美國失業率差不多10%是否歷史最高?

2010-12-04 4:48 pm
已經去到9.X%,是否極高水平?

回答 (1)

2010-12-06 6:47 am
✔ 最佳答案
答: 上世紀30年代, 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大衰退, 約為是4個勞動人口中, 便有一個失業, 即失業率為 25%-30%之間; 到了40年代初期, 才降至14%。這次歷史上, 被稱為經濟大蕭條, 有著深遠的影響。經濟蕭條的導火線, 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1928年, 發生在木材價格上,由於蘇聯木材競爭,加上翌年加拿大小麥生產過量,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的衰退, 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崩潰, 投資者的慌亂, 進一步惡化經濟實體,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 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這樣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 如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大蕭條的普遍影響:1.) 各國提高了經濟的計劃性; 2.) 保護主義: 以關稅的形式, 強化了經濟的民族主義;
3.) 孕育了共產主義, 並提供了成長的條件。
參考: 月光光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38: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04000051KK002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