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掌握權力的人,怎麼可能將權力易手?
光以1916年以後,北洋政府實質掌權的人更迭頻繁,就可知道人們對於權力的掌握是多麼的渴望。而在紫禁城內的那個小朝廷,論軍力沒軍力,論財力沒財力,要如何使外頭那些驕兵悍將,俯首稱臣?光以復辟事件時,北京週遭軍隊幾乎一面倒地響應段祺瑞,便可知此一小朝廷實無絲毫號召力。
2010-12-02 15:58:36 補充:
1917年的張勳手握2萬大軍,如單就兵力來說,比起段祺瑞本身(前國務總理)或馮玉祥(第15混成旅旅長)的兵力都還多。但是,就個人的號召力來說,段祺瑞自民國建立已來,長期掌握陸軍部,對於國軍將領(此國軍是番號為「中央陸軍第x師」,不同於以「xx省陸軍第x師」的省軍)有比較高的影響力,這也是為何段祺瑞可以兩手空空地在天津馬廠,號召京津四週軍隊響應的主因(這些部隊絕大多數還都是直系的軍隊,而不是段祺瑞部下的皖系軍隊)。
2010-12-02 16:04:42 補充:
馮玉祥軍力擴大是在直皖戰爭(1920)後,短暫成為陜西、河南督軍時,才逐步擴編為兩個旅。在首都政變時,馮玉祥(及其同盟)的軍力才擴編到4萬以上,但相對於周邊的其他軍閥來說,軍力仍是少數。
2010-12-02 16:14:00 補充:
換言之,如果張勳所策動的復辟成功,馮玉祥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擴編,也就沒有所謂兵強馬壯的可能。
且,就事實論,張勳發動復辟的同時,吉林督軍孟恩遠、奉天的馮麟閣、...等,均有表示響應,若其真能會師成功,且段祺瑞未能有效整合京津各師,那麼復辟就有可能會成功(但這不代表成功之後,溥儀就能真的重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