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世史問題!!!

2010-12-01 3:09 am
1.何謂現代化?
2.如果分"結果"與"影響"
更新1:

答者請留意:有兩條問題 !

回答 (2)

2010-12-01 3:11 am
✔ 最佳答案
一.經典現代化理論

50年代,美國一批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相繼開展了現代化研究。1951年6月,在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經濟增長委員會主辦的學術刊物《文化變遷》雜誌編輯部舉辦的學術討論會上,大家討論了貧困、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與會者認為,使用“現代化”一詞來說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是比較合適的。1958年,丹尼爾•勒納出版《傳統社會的消逝:中東現代化》一書,認為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就是現代化。1959年,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比較政治委員會召開了政治現代化討論會,隨後出版了《發展中地區的政治學》(阿爾蒙德和科爾曼,1960)。

60年代西方陸續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現代化研究專著,現代化理論基本形成。例如,《經濟成長的階段:非共產主義宣言》(羅斯托,1960),《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現代化》(沃德和拉斯托,1964),《現代化和社會結構》(列維,1966),《現代化的動力:比較歷史研究》(布萊克,1966),《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埃森斯塔特,1966),《現代化:增長的動力》(維納,1966)、《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頓,1968)等。在70~80年代,現代化理論面臨諸多挑戰,同時也得到全面發展,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現代化理論

二後現代理論

。幾乎與現代化理論研究同步,西方學者對發達工業國家未來的發展進行研究,並提出了許多種新理論。例如,後資本主義社會(達倫多夫,1959)、後工業社會(貝爾,1973)、後現代主義(Lyotard,1984;Rose, 1991;格裏芬,1997)、後現代化理論(Crook,1992;Inglehart,1997)、知識社會(萊恩,1966)、資訊社會、網路社會和數位化社會等,其中,後工業社會和後現代主義是與經典現代化理論緊密相關的,後現代化理論則與經典現代化理論相對應。

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就產生了後工業社會的思想,1973年正式出版《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三個階段,在今後30年至50年間,發達工業國家將進入後工業社會。

後現代主義起源於西方發達國家。根據韋氏辭典,後現代(postmodern)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藝術、建築和文化等領域興起的思潮,它分析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和危機,反對現代化運動的哲學和實踐,主張復興傳統要素和技術。有些後現代主義者傾向于對現代思想的否定和解構,有些後現代主義者比較重視後現代社會的建設和創造。有些後現代主義者把社會發展分成三個階段,即傳統社會、現代社會和後現代社會;但是,他們關於“後現代”的時間涵義,沒有形成一致意見。有些學者認為,後現代是一種文化思潮,不是一個時間概念;有些學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歷史階段稱為“後現代階段”,有些學者提出“後現代時代”。後現代思潮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都有反映。

後現代化理論是西方學者提出的一種社會發展理論。它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是直線的,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社會發展方向發生了根本轉變,已經從現代化階段進入後現代化階段。美國密執根大學教授殷格哈特(Inglehart,1997)把1970年以來先進工業國家發生的變化稱為後現代化。他認為,後現代化的核心社會目標,不是加快經濟增長,而是增加人類幸福,提高生活質量。

三.第二次現代化理論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認為,從人類誕生到2100年,人類文明的發展可以分為工具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知識時代等4個時代,每一個時代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等四個階段,人類文明進程包括4個時代16個階段;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是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過程是第二次現代化;文明發展具有週期性和加速性,知識時代不是文明進程的終結,而是驛站,將來還會有新的現代化等。

對於主要發達國家,第一次現代化大致經歷210年(1763~1970年),第二次現代化將大致經歷130年(1971~2100年)。
2010-12-02 4:18 am
1.現代化,又譯近代化,該詞常被用來描述現代發生的社會和文化變遷的現象。根據馬格納雷拉的定義,現代化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而經歷的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從歷史上來講,它主要指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一種向以西歐及北美地區等地國家許多近現代以來形成的價值為目標,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因此常與西方化的內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思想文化領域的自由化、個人化、世俗化等。現代化通常被理解為以下的社會過程:技術的發展:科學及技術的長足進步幫助人類對自然跟社會生活的控制。工業的發展:藉助機械化,工藝品、農產品的大量生產得以實現,透過市場進行交換、分配跟消費。政治的發展:現代政治的特點在於大眾參與政治過程,不論是革命也好,還是法西斯、共產政體,或是民主憲政,大眾參與成為現代政治的特徵。都市化的發展:人口集中趨勢成為現代社會的特點,連帶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世俗化的發展:指宗教力量減弱,理性文化發達。隨著現代化的發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都隨之發生變化。官僚政治逐漸發展;學習的機會擴大;宗教信仰和傳統習俗的影響力減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社會流動增加。現代化的一個方面是技術的大爆炸,它使人類思想以驚人的速度和數量增長和傳遞。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在縮小,而專業技術領域上的差別卻在擴大。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這些現代化理論的經典預設近來受到多方面實證資料、歷史後續發展及理論的挑戰(參見後現代)。
2.「世界」、「開拓」、「啟蒙」、「行動」、「美麗」、「自重」、「豐富」、「共生」_"影響"range
結果:final results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37: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130000051KK009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