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大可否教教我 你們的注音

2010-11-27 6:14 am
因為我係一位香港人 所以想問下你地D注音 有樣野好搞笑
我地就當你地D注音係火星文 你地就當我地D口語係火星文
因為我想識D台灣朋友
所以我想學下你地D注音(如果你們不明白我說什麼看下去)

因為我是一個香港人 所以想請教一下你們的注音 有一樣很有趣
我們就當你們的注音是外星語言 你們就當我們的口語外星語言
因為我有點想證識多點台灣朋友
所以我想請教你們 教我注音

回答 (3)

2010-11-27 4:39 pm
✔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3%A8%E9%9F%B3%E7%AC%A6%E8%99%9F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後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於漢代。這一點在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說文解字》中對漢字的讀音常常說「讀若某」或者「某聲」,就是這種情況。例如《說文》中的「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成「才」。 後代的經學家把這種方法說成「音某」,也是同一個意思。比如唐代陸德明編寫的《經典釋文》有「拾,音十」。直音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時候會出現某個漢字沒有同音字的情況,比如「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個字雖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漢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難懂、難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這是違反學習原則的。 另一種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聲」。「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用「到」來對「刀」字注音是不準確的,因此必須法「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讀音。同樣的,這種注音法雖然比直音法有所進步,但是由於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還有一種注音法,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切法,又稱反音、切。反切法自東漢到清末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對漢字標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四種觀點:一、起源於三國魏人孫炎。這種說法最早見於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中的《音辭篇》:「孫叔然(就是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二、起源於東漢末服虔。日本釋安然《悉曇藏》引用唐朝武玄的《韻詮》中《反音例》稱到:「服虔始反音。」清代的章炳麟等人就主張這種說法。三、來自西域。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反切直學,自西域入於中國,至齊梁間盛行。」四、中國古來有之。這種說法可能來源於「二合音」,沈括在《夢溪筆談》裡的《藝文二》卷十五中寫道:「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似西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源也。」也可能是起源於文字創製之時,清代劉熙載所著的《說文雙聲》裡的《敘》說道:「切音始於西域乎?非也。始於魏孫炎乎?亦非也。然則於何而起?曰:起於始制文字者也。許氏《說文》於字下系之以聲,其有所受之矣。夫六書之中較難知者,莫如諧聲。迭韻、雙聲,皆諧聲也。許氏論形聲及於『江』『河』二字。方許氏時,未有迭韻、雙聲之名,然『河』『可』為迭韻,『江』『工』為雙聲,是其實也。後世切音,下一字為韻,取迭韻;上一字為母,取雙聲,非此何以開之哉?」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拼出一個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說「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讀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稱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由此可見,反切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現代的漢語拼音不一樣。現代的漢語拼音是一種音素拼音,即每個音素用一個或兩個字母表示,因此,用漢語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個字母,如「哦」,也可以用兩個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個、四個字母來標注一個漢字的讀音。反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進行拼音的,它其實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個字(上字)代表聲母,第二個字(下字)表示韻母以及聲調。即使是「零聲母」,也必須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烏寒切」。同樣的,即使既有韻頭又有韻尾的韻母,也只能用一個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許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比起上述兩種注音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聲母,就應該只表示輔音,但是實際上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一個完整的音節,單純表示輔音的漢字是不存在的。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韻母的,就應該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樣的,以元音開頭的漢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須借用帶有輔音的漢字來作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韻學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謂的「呼」是音韻學中的一個概念,現代漢語中有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時期則只有開口呼與合口呼兩種)。例如,「烏,哀都切」,其中「烏」是合口呼,「哀」是開口呼。 在以後歷代中,反切被不斷改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廣韻》和《集韻》。雖然都是宋代的韻書,相差只有幾十年,但是《集韻》的反切已經有了很多的改進。明代的呂坤所寫的《交泰韻》,清代的潘耒所寫的《類音》,設計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2010-11-27 10:33 am
買一本大陸出的新華字典,字典後面有漢語拼音方案,方案中有注音跟漢語拼音的對照表.漢語拼音你會吧,注音符號練習多寫幾次,就熟了.
如果能下載注音鍵盤-----學習打字更快!
2010-11-27 6:29 am
我覺得你不用刻意的去學注音 因為用途不是很大
而且就算你不會注音也是可以認識很多台灣朋友


收錄日期: 2021-05-03 12:29: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126000010KK069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