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剛剛生產完的產婦會有水腫、流汗、多尿的情形是相當常見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懷孕過程中,孕婦身體內的血液及體液都因應懷孕的需要而大幅增加。
一般而言,懷孕到末期時大約增加了三分之一的血液量,而且大部分增加的都是血漿的體積,換句話說,增加的體液以『水分』佔大多數。等到生產完後,身體細胞間的多餘水分會回流至血管中,然後慢慢排出。根據研究,不論是自然生或是剖腹產,
在生產完第三天時,大約會有1000C.C.細胞間的水份回流至血管中:但是因應產婦體積縮小的關係,體內血管的血液量會減少約百分之十六。因此,這一些進入血管中的水分以及減少的血液量,大都經由汗水或是尿液的方式排出體外。
所以在生產結束的一個禮拜內,常常可以見到產婦『汗涔涔而尿潸潸』的情形,因為流汗濕了衣褲而必須不停的更換,也得要常跑廁所去解決多尿的問題,這種情況,大多在生產完一至兩週內會逐漸改善。 同時,也因為產後水分排出造成大量出汗以及多尿的問題
,
所以會對產婦造成一些困擾,包括衣服常常流汗沾濕,加上中國人坐月子對於洗澡有些禁忌,或者因為剖腹生產傷口照料的關係,不方便淋浴,因此造成產婦身體黏膩不適的感覺。
而有些孕婦會抱怨晚上常常睡到滿頭大汗,又得常跑廁所,
所以睡眠品質不佳,加上得照顧新生的嬰兒等等的辛勞,
諸如此類的瑣事,影響了產婦的情緒,造成產後憂鬱的情形發生。 另外,也因為流汗及多尿的不適,加上傳統觀念認為產後喝太多水會腹部難消,所以產婦常常會有一個迷思:就是認為避免多喝水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其實產婦若是水分補充不足,尿液排出不夠,常會因為生產過程中尿道口附近的一些細菌感染,而導致膀胱或尿道發炎。因此建議孕婦,在生產完之後不必刻意減少水分的攝取,應該注意以下幾件事情,避免產後的不適症狀發生:
首先,要多補充蛋白質。因為體內的水分是否可以經由血液代謝,不是決定於水分攝取的多寡,而是看體內蛋白質的充足與否。如果補充蛋白質夠多,體內的水分代謝快,則水腫、出汗、多尿的情形相對的就較快改善,至於產婦可以補充的蛋白質,則包括蛋、奶、肉、豆類食物,可以依個人喜好多加攝取。其次,要保持身體清潔。自然生產的孕婦可以洗澡、淋浴,如果覺得出汗較多,甚至一天可以多沖洗幾次,只要在洗完澡後迅速擦乾身體,穿衣保暖,避免感冒著涼,就可以避免身體黏膩不適的感覺。至於剖腹生產的孕婦,可能有七到十天的時間傷口不宜沾濕,因此可多做身體拭浴,用擦澡的方式來保持身體清潔。再者,產婦所處的環境要保持通風涼爽,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尤其濕度不要太重。如果家中坐月子所待的房間比較潮濕或悶熱,最好加裝空調或是除濕機,至於傳統的坐月子觀念,強調要產婦待在少見光、不透風的房間,從現代的醫學觀點來看,倒是建議可以修改一下。因為陰暗而且密不通風的房間,不但造成孕婦身體不適,且容易滋生細菌,也會讓人的心理狀態較為陰沈,精神不佳也容易造成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當然,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幾點以外,產婦還應該隨時注意:穿著吸汗透氣保暖的衣服、經常更換流汗沾濕的衣物、避免著涼、補充足夠的營養、以及要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並且妥善照顧好會陰部或是剖腹產傷口—保持傷口乾爽、避免流汗潮濕污染傷口,這些都是坐月子時候需要多留意的事情,也是照顧產婦自己身體的必須工作。畢竟,順利的生產完後,照顧小孩的重責大任才即將開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