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何許人也 ? 點解咁多家家户户供奉佢 ?

2010-11-14 6:32 pm
請問:

觀世音何許人也 ?

點解咁多家家户户供奉佢 ?

http://www.youtube.com/v/FtEGSlDVteU&hl

回答 (2)

2010-11-15 2:06 am
✔ 最佳答案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12 見聞利益品〉:「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CBETA, T13, no. 412, p. 787, c17-22)

2010-11-15 15:54:24 補充:
觀音菩薩曾在娑婆世界修行,所以跟這個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您才會看到很多人家供奉 觀世音菩薩。

2010-11-16 09:06:33 補充:
觀音菩薩曾在娑婆世界修行 改為 觀音菩薩曾是娑婆世界的菩薩
2010-11-15 8:14 am
菩薩-全名菩提薩埵,意思是覺有情,是指那些覺悟了的有情眾生,具足勇猛無畏的精神,誓願去救拔及覺悟其他執迷的有情眾生。

摩訶薩-即是大菩薩,一方面是指菩薩覺悟一切如幻,斷除妄想執著,顯現不生不滅清淨自性;另一方面是指菩薩救度眾生之心量,廣大猶如無邊無際的虛空,慈愛之心,遍覆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具足此等不可思心量的大菩薩,便稱為菩薩摩訶薩。

觀世音菩薩-正是具足這種清淨實智與及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的菩薩摩訶薩。至於“觀世音”這個名字的由來,根據《悲華經》記載:於無量劫前有佛出世名寶藏如來,當時有一轉輪聖王生有千子,皆於如來前發大菩提心,誓願廣行大乘菩薩行。其中第一太子不眴誓言:“願我行菩薩道時,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免此苦惱者,我終不成無上正覺。”寶藏如來即時為其取名—觀世音。

據《觀無量壽佛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的真正色身,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中為一生補處,法王子菩薩摩訶薩,助佛轉法輪,教化眾生;而且更因悲憫無邊世界苦難眾生受惡業纏縛,永劫受苦,便應過去本願,以三昧自在神通力,於十方無量世界,化現無數身形,以三十二相普門示現一切國土,救度教化不同種類的眾生。因為觀世音菩薩曾發誓願:“眾生未成佛,誓不取正覺。”故知觀世音菩薩視一切眾生猶如愛子,亦如未來的佛陀,更如慈母般永遠承事眾生,教化眾生,直至令一切眾生究竟成佛為止。因此在宇宙虛空所有一切世界,只要有眾生的地方,皆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道場。不過無論菩薩示現任何身相,都必定具足大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卑下心、慚愧心、清淨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等的心量。而這些心量正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真實相貌。

佛陀曾教導眾生,應當一心皈命觀世音菩薩,設像瞻禮,讚嘆供養,更應真誠持念菩薩聖號,勿生疑惑。因為觀世音菩薩具一切功德,能於眾生苦惱死厄當中,為作救拔;能令眾生遠離怖畏,滅除種種災難橫事,得大安穩快樂;亦能令修行人通達佛法,圓滿成就。

《妙法蓮華經》中,佛告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故此,欲求離苦得樂的眾生,欲求覺悟成佛的眾生,應當盡心皈依供養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這個聖號是代表聞聲救苦慈悲的化現。而菩薩卻有另一個聖號,名聖觀自在菩薩,這個聖號正是代表著清淨無染的般若智慧。
聖—即聖潔,無染一切塵勞。
觀—即反觀,或觀照。
自在—照破如幻煩惱的執著,顯現清淨平等的自性。
觀世音菩薩既以無窮無盡之大慈悲應化十方救拔一切眾生,但同時亦能察知世間一切事物如夢如幻,無執無取。安住清淨無染的聖觀自在菩薩法體中,這種便是觀世音菩薩所修證的“金剛三昧,無作妙力”。

其實,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因慈愛的悲願示現菩薩身,於一切時、一切境,化現無邊身形,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教化眾生使令成佛。將來亦會繼阿彌陀佛涅槃後,於一念間成等正覺,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2010-11-15 00:18:23 補充:
弘法視頻
http://www.bddc.hk/video_con_tudou_course_4_2_01.php
參考: 佛教法音傳播中心 http://www.bddc.hk/course_4_2.php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38: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114000051KK004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