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吾能聽之他言,實為吾識心與他言之緣合,並非真的他言,是為吾借來之他言。
故知,借來的他言,實一半是我言。
故知,他人惡言或善言,並不能代表他的心,可能是虛偽掩飾、亦可能是表達能力不好、更可能是情緒遮蔽,總之,變數很多。
故知,他人言,在沒有他心通的神通前,吾是無法完全的認知的。
故知,因他人言而起貪嗔痴,實為吾第六識的傑作。
故知,因他人言而起分別心,實為吾第七識的傑作。
故知,因人廢言,實為吾忘卻「他人言,並非他言,實為我借之他言!」的道理。
故知,因言廢人,亦是同理。
故知,他人言,是寶、是修行、是菩提!
問一:聽到不爽的話,憤意不止,於我是何象?
問二:聽到不同的論,欲除之而後快,於我是何象?
法門,並非法門,實為我借之法門! 故知,吾能識之法門,實為吾識心與法門文字之緣合,並非真的法門,是為吾借來之法門。 故知,借來的法門,實一半是我心。 故知,法門的正邪,並不能代表法門,可能是面向、文字、體悟,總之,變數很多。 故知,法門,在沒有悟道前,吾是無法完全的認知的。 故知,因法門而起貪嗔痴、起分別心,實為吾第七識的傑作。 故知,因法門廢修行,實為吾忘卻「法門,並非法門,實為我借之法門!」的道理。 故知,因修行廢法門,亦是同理。 故知,法門,是寶、是修行、是菩提!
fun 大德您好: 「何象」是不帶個人情緒,隨便以何種方式回答的意思,事、物、法理皆可! 感謝大德教誨!
charile 大德您好: 汝見與我見何合,只是不知是否為正見。哈! 願吉祥!
汝見與我見何合,只是不知是否為正見。哈! 打錯字 >"< 汝見與我見和合,只是不知是否為正見。哈!
分享 大德您好: 感謝分享心得,細細品味!
知識貧民 大德你好: 然後怎樣? ...題之然後?沒有! ...理之然後?見山不是山,常理,見山是山,難! ...你之然後?我無所持! ...我之然後?整理各方大徳意見,修正自己的妄心。 ...無想之然後?和諧的社會。 ...無執之然後?空相而已。 ...有執之然後?悟本而已。 最後的然後,知識貧民大德吉祥如意!
小倩 大德您好: 我是意識心,意識心即是瘋子。故言:佛菩薩滿天下,只有我是唯一的小人。 我們是同年級的,哈! 吉祥如意!
波 大德您好: 您的「一」點心得,充滿著一就是多的折哩,感恩。
jasonjsy 大德您好: 您說到我的痛處了,資質魯鈍,才會一直用這個「借」字。 借字,隱含借來要有理由,故知因緣不可遺;借來要呵護,慈悲不可忘;借來要善用,智慧不可輕;借來要還,反照不可少。 吾說:「吾借來之他言」,意含他言有因緣、慈悲、智慧、反照諸相。 然資質魯鈍,至今還沒找到其他字可以同時表達四念。 這個「借」字,只是指著月亮的手,與那月亮無關,故大德可以忽略「借」字,無損題義。 願吉祥!
波大德您好: 問:即是[借來的]那表示不是自己的.自我的覺知又從何而來? 答:借來的他言,是吾識心與他言之緣合,識心為五陰,五陰虛妄,故知,皆非常住,故曰:借來的。 願吉祥!
L-仁者歸 大德您好: 所言極是。 南無阿彌陀佛~
波大德您好: 識心與萬緣(他言)的對待?所以以[借]來表彰?也是一法.一個面向的看法.如此的話,問題中的象也成賢哲所借象,借以識,借以辨,借以修,進,成法.賢哲意是如此? 就是這樣! 都非常住,皆是借(均含有因緣、慈悲、智慧、反照諸相,不可分離)。 願吉祥!
jasonjsy大德您好: 直言好!佛陀教阿難,第一句話就說要直言。大德教我,直言好! 無常、苦、非我、空,若能統合就是,若個個獨立就皆不是。 吾再思考看看,此句「我借之他言」該怎麼改?才能避開「借」字。 深願吉祥增上
懇請各位大德幫忙: 這句「我借之他言」該怎麼改,才能避開「借」字。 祝福大家
感謝小倩、波、jasonjsy大德: 依佛理四相論: 有(我執、一):(負面)自大(正面)一即是多 無:(負面)虛妄(正面)除妄 非有(不我執):(負面)陰柔不正(正面)虛心授受 非無(空):(負面)目空一切(正面)智慧無限 這四個面向的道理,無論從哪個出發,皆可以涵蓋另三個,端看個人悟性,故各種經典,從不同角度皆可有獲,亦皆有證道菩薩可仿。 然而,生活實修與閱讀經書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名相對吾根本是障礙,就如達摩教訓子弟,聽那聽不道的聲音、看那看不見的事務,怎可能得證。於是我苦思,得一「借」字,既能涵蓋四相、又不失生活實修,此為緣由。
因少有人可以認同,故本想換一個字,但怎麼也找不到,任何字均無法表達「借」字的功徳。 此句「我借之他言」 若是一,我會說「他言實緣於我心」,然少了慈悲與感恩。 若是無,我會說「他言實為妄塵」,然少了善用的般若。 若是空,我會說「他言必有可喻」,然少了因緣與反照。 若是不我執,我會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然忘卻了我心的責任。 故均不能表達我的念! 大德們的善行,我已感受,故深感幸福。 相信大德可以明白我的難處,只因無法善用他字,還請寬容,當然,更希望能有所指教,以為精進! 深願吉祥!
東降先生所言極是,一如我心: +1很多次,真是說的透徹。 雖不知道大德是否懂我說的借,但大德已懂有借、沒借、非有借、非沒借所顯現的道理,否則不會說出「借到乏味」,智慧之高,令我佩服。 借到乏味時的體會(有人靜觀、有人悟空、有人反照離塵、有人持戒得悟...都可,法本圓通,無所執),那是一種對物質與精神的無慾(都借道乏味了),一種滅寂(都不想借了)的感覺,但是還真的是.......難言阿,或許還未能深入,慢慢來吧,人間十年、佛眼瞬間,一步一腳印吧,若不能離塵而有分別性,那一切還都是妄空,不可說自己已然悟空,笑話而已。 再次感謝!
依真的人請聽~因地不真,果地迂迴。 誠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