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edu101.kid-up.com/url/photo/artist/image/241.jpg
1973年時的冰心。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冰心受到迫害,先被“勒令”在文聯大樓清掃樓道廁所,後被送到湖北咸甯和沙洋“五七幹校”勞動。在這種逆境中,冰心不改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省長樂人,父親謝葆璋在清朝末年曾經參加過甲午戰爭,其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是一位愛國的海軍軍官。辛亥革命後,冰心隨同父親返回福建的家鄉、福州三坊七巷的一所從林覺民烈士的遺族購置的大宅。之後父親去北京國民政府出任海軍部軍學司長,冰心亦一同前往。冰心的最初志願是做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所以預科時報讀了協和女子大學的理預科。五四運動時冰心被推選爲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這使冰心開始了她的創作之路,後來還加入了文學研究會。生平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學習。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衚衕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美國公理會創辦)。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嚮往成為醫生,後受「五四」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1922年出版了詩集《繁星》。1923年由燕京大學(由協和女子大學等教會學校合併而成)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宋美齡也畢業於該校)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1926年獲碩士學位後回國後,冰心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1951年回國後,除繼續致力於創作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更有《冰心小說散文選》、《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讚》等作品出版。文化大革命後冰心受衝擊,被抄家並進了「牛棚」,烈日下接受造反派批鬥。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至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前,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1994年9月因心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醫院;雖住院卻仍一直關心社會:1998年水災時她聞訊後捐出二千元,及後知道災情嚴重,再捐出一萬元稿酬到災區;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忽然惡化,心跳加速血壓偏低並有發燒,翌日下午女兒吳冰帶同總理朱鎔基親來醫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