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本人同意春秋戰國是由高度分裂發展成統一的過程。
春秋霸主提出「抑兼併,禁篡軾」,但沒有貫徹執行。
如曾為春秋霸主之一的齊、晉、楚、吳、越等,本身是經由吞併小國而成為一等強國的,史上秦滅梁國,楚攻鄭滅陳,越王起兵滅吳等,皆可證「抑兼併,禁篡軾」只是一個發動戰爭的藉口,在種種跡象來看,霸主並沒有以身作則,杜絕兼併之事。
在禁篡軾方面,封建的崩潰造成頻繁的篡軾,縱是曾為霸主的晉、齊兩國,國內發生過不少以下犯上篡權之事,可見霸主根本無力停止篡軾。再者,篡軾可令一國發生動亂,國力大減,霸主卻沒有加以阻止,反而可藉此剷除強大的國家,擴張自身的勢力,如三家分晉時,韓、趙、魏三家聯合瓜分晉國的土地,形成新的諸侯國,當時霸主( 越國)沒有干預,反而加以默許。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當時韓、趙、魏 、齊、楚、燕、秦七大強國,在東周的後半期加上東周滅亡以後的三十四年,從周敬王四十年(西元前480年)起,至秦王政二十五年(西元前222年),也就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前一年止,一共二百五十九年。在這段時期列國戰爭的規模遠較以前為大,戰況也更加慘烈,因此稱為戰國時代。
戰國 時期各國的兼併與鬥爭,促進各國、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屬間的接觸與融合。經過這一時期的大動盪、大改組,幾百個小國逐漸歸併為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 其中的重大影響是:
1.促進各民族融合,壯大中華民族;
2.拓展中國的版圖;
3.封建次序逐漸瓦解,郡縣制度等開始興起,這為日後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秦的統一
前271年,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納,於前262年出兵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繫。韓國欲將上黨郡割給秦國,但是上黨軍民不從,向趙國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前260年,秦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施以反間計,使趙國以只會紙上談兵的年輕將領趙括代替廉頗。秦國同時秘密調來大將白起。長平之戰以趙軍慘敗,四十五萬降卒被活埋為結局。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信陵君也於後來率軍於函谷關外大勝秦軍,但這些小敗仗也不足令秦國衰落,秦國最後把六國一一消滅。前256年,周朝周赧王病逝。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掉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縣)的東周公,周朝不復存在。前230年,韓國首先被秦國滅亡。前225年,魏國被滅。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趙。前221年,滅齊,統一中國。
秦的統一
前271年,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納,於前262年出兵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繫。韓國欲將上黨郡割給秦國,但是上黨軍民不從,向趙國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前260年,秦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施以反間計,使趙國以只會紙上談兵的年輕將領趙括代替廉頗。秦國同時秘密調來大將白起。長平之戰以趙軍慘敗,四十五萬降卒被活埋為結局。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信陵君也於後來率軍於函谷關外大勝秦軍,但這些小敗仗也不足令秦國衰落,秦國最後把六國一一消滅。前256年,周朝周赧王病逝。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掉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縣)的東周公,周朝不復存在。前230年,韓國首先被秦國滅亡。前225年,魏國被滅。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趙。前221年,滅齊,統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