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對東西方流星鎚起源了解的專家

2010-11-07 7:25 am
如題

我想要知道流星鎚這個兵器的起源

東西方都要

歷史 發明 演變過程越詳細越好

請對古武器有了解的人解答


如果方便請留下電子聯絡方式

我希望能跟大大交流

回答 (2)

2010-11-16 4:41 pm
✔ 最佳答案
“流星錘”起源於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狩獵工具的“飛石索”,它是人類使用的最古老的遠射器具。 用飛石索拋射的石球曾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大量發現,能夠大致了解原始飛石索的情況。

飛石索有兩種主要類型:單股飛石索和雙股飛石索,前者僅以一根長六七十厘米的皮條或繩索,一頭拴一塊石頭。投擲者手握條索的另一端,先使它旋轉,然後放手,石球引索而出飛向野獸,將它擊傷或打倒。另一種是雙股的,索長130厘米左右,中間有一個兜,供盛石球之用。使用時,繩的兩端握在手裡,利用旋轉的力量將石球甩出去, 射程可達五六十米,遠的可達百米。用這種飛石索,既可以投擲出一個大石球,也可以同時擲出幾個小石球。

從地下發掘出來的文物來看,在距今約10萬年的丁村人文化遺址、有少量石球出土;而在距今約4萬年的許家窯文化遺址則發現大量石球。石球是許家窯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器物,僅在1976年的發掘中,就發現了1059件,粗大的石球可直接投擲野獸,中小型的石球可用作飛石索。飛石索的出現,與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石製箭頭的狩獵工具相比,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流星錘是中國傳統武術軟器械之一,以粗壯呈棒槌形的部分用金屬造就,狼牙張揚,殺氣騰騰,以一個鍊子繫住尾端,需要力大無窮者掄臂揮之,所以用這種兵器的人通常勇猛力大,威力無窮。

流星錘亦是少林兵器中軟器械的一種。它攜帶方便,在旅途中又可以作繩子使用,帶在身上又不容易被人發現,但它也是軟兵器中最難練的一種兵器。流星錘有單流星錘和雙流星錘兩種之分。

一般認為流星錘是在隋唐時期出現的,是從盜賊的投石索發展出來的。錘頭部分大抵用銅、鐵鑄造,也有用白銀鑄造的。流星錘的繩索短者三尺六寸(約160公分),長者可達七尺四寸(約260公分)或更長者。錘頭形狀可以為圓錘、角錘(帶有稜角)、星錘(有星狀角)、蒺藜錘(刺棘比星狀錘還多)等。

流星鎚在使用方面和刀劍主要有以下的分別:
1.流星鎚比起刀劍更容易傷到自己人,因為流星鎚的揮動需要更大的空間,不能像刀劍一般使用刺擊,因此比較適合散兵或者單獨作戰,而不適合群體作戰;

2.流星鎚不能被劍/棍所擋格;

3.揮舞流星鎚時有防禦的作用;

4.擊中物體時不會反彈力量。

流星錘基本動作主要圍繞肘部、頸部、膝部、肩部等部位做反正纏繞,然後抖出,出擊要快而準。流星錘的招式有王母拐線、十字披紅、浪子踢球、二郎擔山、泰瓊戴銬、霸王卸甲、朝天三炷香、黑狗鑽襠、流星趕月、巧女紉針、猛虎跳澗、五花大綁、仙人脫衣、金雞上架等。

操練時,繩索時而纏在兩臂上,時而纏在足膝上,時而纏在脖頸上,時而又全身纏繞,往往使人感到難以從纏繞中擺脫出來,再倒步、翻身、跳躍,突然把錘打出,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所以又曰:“巧打流星,順打鞭”,演練流星錘主要在一個“巧”字上。

流星錘由單個招式而生組合,再組成段,成段後又構成套路。因動作都是由圓弧運動變為直線運動,又變為圓弧運動,所以不同招式均可隨意連接,可前可後。傳統練習流星錘的起式甚是講究,一般以流星錘纏繞背在身上,左手用虎爪手勾扣繩於胸前,併步站立起式,名曰“胸前帶花”或“五花大綁” ,然後以“獅子抖毛”或“仙人脫衣”勢打出,開始練習。

由於這種兵器難練,所以習練者逐漸減少,有些傳統的絕招幾乎已見不到,因為是操練者在纏繞流星錘時,如果稍不得法,鎚頭會打在自己身上。初學時,可用小沙包代替流星錘,待到熟練地掌握動作以後,再換成金屬流星錘。只要掌握了流星錘的運動規律之後,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練習起來就會有條不紊,力點準確,技法完整。
參考: Google大神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0: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106000015KK099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