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經痛、骨盆腔疼痛或是下腹痛可以算是婦產科最常見到的問題。不過對於醫生來說,它們也是最頭痛的問題,因為產生疼痛的原因非常多,許多疾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相當類似,在診斷或治療時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一定要瞭解這些疾病的來龍去脈,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經痛
經痛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複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末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
經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症狀。
經痛雖不能致命,但會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只有女性才能深有體會。月經可謂是女性的「老朋友」,女人一生平均會有 400 次月經,如果以每次經期持續 5 天來估算,則將有 67 個月(也就是 5 年半以上的時間)是在生理期間。然而伴隨生理期而來的經痛,卻是最困擾女性的。有不少女性她們錯誤地認為,月經痛苦是月經周期的自然部分,故默默忍受,還有些少女因不好意思將自己的青春秘密暴露在醫護人員的面前,她們寧可忍受某些痛苦,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父母,不少女患著一種難以啟齒的病痛,這就是經痛。
女性因為月經周期的生理特性,進而開始具有發展孕育能力的人生,也因荷爾蒙周期的影響,在中年時期減少心臟血管疾病,且月經的特性常常是婦產科門診主要問診內容,可以協助診斷疾病。
引起經痛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原發性經痛
造成原發性經痛的原因是因為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產生過度旺盛,造成子宮強烈收縮及缺血。前列腺素在成熟的子宮內膜也就是黃體期的子宮內膜特別容易產生,這也是解釋了為什麼有排卵的周期會比較痛的原因。
症狀
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開始之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開始以後,而且會持續 1 至 3 天。恥骨上會有痙攣性的疼痛,有時會伴隨著腰酸,疼痛也可能牽連到大腿,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也很常見,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暈倒。按壓肚子、按摩腹部或改變姿勢會減少經痛的症狀,這與其它因為化學刺激或是感染造成的腹膜炎不同。
治療
一般處理: 消除焦慮、緊張和恐懼,解除精神負擔,及時治療全身慢性疾病。發育不良、體質虛弱者應設法糾正。開始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注意經期衛生 下腹置熱水袋 許多人害怕服用止痛藥,怕會成癮,或是習慣服用藥物,怕藥物會失效。其實一個月服用幾次止痛藥,並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消炎止痛藥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肌肉鬆馳劑等藥物,能減少痛楚及鬆弛肌肉。如有需要,可作熱敷、電療等復健治療,必要時用進行注射 如果剛好有避孕的需要,身體又不排斥,也沒有服用避孕藥的禁忌時,服用避孕藥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大約有超過 90% 的原發性經痛病人在服用避孕藥後,疼痛可以得到緩解 如果上面的治療都不能發揮效果時,一些類固醇或較強的麻醉止痛藥可以選擇性地使用 除了這些治療之外,也有人認為針灸或經皮的電刺激治療(TENS)是可以發揮效果的。續發性經痛
子宮頸管狹窄
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
容易合併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子宮位置異常
若婦女的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經痛。
精神、神經因素
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遺傳因素
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係。 內分泌因素
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
前列腺素 E2 (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而引起痛經。
子宮的過度收縮。
子宮不正常收縮
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婦科病
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容易引起痛經。通過全身、局部檢查,尋找可能引起痛經的病因後,可作出診斷。超音波、內診、血液檢查、腹腔鏡都是可能需要的工具,以找到可能造成疼痛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