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禪宗在修行上主張『頓悟自修』。所謂『頓悟』,是說凡夫在未覺悟時,以四大所成的色身為身,妄想為心。而不了知自性〈即自身本具之佛性〉是真法身,和自己的靈知是真佛。只一味在此真心、佛心外求佛,隨逐如波浪起伏的妄心妄念四處奔走。忽而得遇善知識,指點入路,靈光閃動,徹見自身本具的佛性。此一佛性的存在,原無煩惱污染。而這無漏智性,乃自身本來具足,與諸佛亦無絲毫差異。這種當下徹見自身本具之與諸佛無異的佛性的經驗,就是頓悟。但禪宗認為頓悟後還需要漸修。因修行者雖能頓悟自身本具的佛性,與佛無異,但由無始以來所熏習的煩惱習氣,很難頓然全部去除。故此須要依悟而修,經過正知正修的熏習,而轉凡為聖,這就是『漸修』。舉例來說,頓悟就像初生孩子,出生時已肢體齊全;而漸修就如長養此孩子成人,須多年心血栽培,才能成功。
亦有人把禪宗的修法分為三種:
一、先悟後修:即普通坐禪者,須於悟後,更去做持戒和研習經教的修行。
二、悟修同時:上根修行者由於宿世修持,根器成熟,只待於此生證果。但在未悟時,被現世之業所障蔽,未能顯露。及至一旦觸機開悟,即見其一切具足,見性成佛,如六祖惠能大師便是。
三、先修後悟:對下根修行者,先教他持戒修定而熏習其善根,到後來或可得到開悟。三者中,第一種即是『頓悟漸修』,第二種則是唯有上根者方能做到,至於第三種根本不是禪宗所倡導的方法。所以修禪者都是以『頓悟漸修』為正確的修行方法。
看話禪 禪宗祖祖相授,初多以文字顯示,由文字而開闢活用機鋒之門,再由機鋒進而成為看話頭。從此,看話禪成為禪宗參學的主要法門。看話禪的正式創立,當自未代大慧宗杲禪師始,以後遂成為開導參學者的重要手段。
所謂『看話』,是指參究『話頭』,而『話頭』即是公案中禪師的答話。所參的話頭雖然各有不同,大要都是以一則無意義的話,使人不以意識思維分析思考,而只是純對話頭的參究體會。看話禪反對一切分別思量,否定所有文字引證。它並非對公案的解釋分析,反而是脫離公案內容,僅為對話頭的參究體悟。在『看話』時更強調在修習方法的『提斯』作用。所謂『提斯』,是指高度的精神集中,以培養心靈的直覺。『提斯』是要令參禪者全身心地投入話頭的參究中,隔絕一切分別思考和理智活動。參禪者更要對話頭大發疑情,力求透脫疑團。如在參究『萬法歸一』這一公案時,重要在參究『一歸何處』此一話頭。或在參究『念佛』時,最 要緊是參究『今佛的是誰?』。對上述的話頭,首先要大發疑情,即生起一種極度強烈的追究精神,放棄一切思考分析,時刻『提斯』,最終必能得到大悟。故此參話頭這種『看話禪』被禪家稱為無事不辦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