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跟霍去病 到底是靠裙帶還是實力?

2010-11-03 6:51 am
我印象中的衛青 霍去病
都是年輕有為 且戰攻赫赫的將軍
奪他胭脂山使婦女無顏色
奪他祁連山使他沒牛羊

不過上華人歷史與文化的時候
教授都說他們兩個都是靠裙帶的
沒什麼實力
說李廣才是真正有實力 然後死的不明不白的
也說衛青害了李廣
跟霍去病殺了想跟衛青討公道的李廣的兒子
跟我聽的故事 有聽出入
(我主要是看南宮博的大漢春秋(小說)

想問史記上或是各年代的人是怎麼評價衛青跟霍去病的?
更新1:

不好意思 因為回答的都非常好 所以我想還是交由投票來決定吧

回答 (9)

2010-11-03 10:07 am
✔ 最佳答案
司馬遷的《史記》是公認的信史,但是《史記》同時又是一部文學意味十足的作品,司馬遷不可避免地帶入了很多自己的主觀感受。李廣跟衛青霍去病一共有四次一塊兒打仗,衛青帶著一支軍隊一直打到外蒙古的烏蘭巴托,燒了匈奴大本營才回來,唐詩裡面寫:“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些都是寫衛青這一次非常艱苦的戰鬥。 但李廣卻在這一次迷路最後自殺。人家戰爭那麼輝煌,李廣卻是這樣。

所以說司馬遷個人的主觀色彩是很強的,由於他本人的立場是反對漢武帝打匈奴的戰爭,作為為漢武帝效力的將軍他也看不慣。當時衛青、霍去病地位很高,卻沒有勸說漢武帝不要打仗,所以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沒有好感。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衛青、霍去病真正地為漢武帝打了匈奴的英雄。中國的版圖這麼大跟衛青、霍去病是有很大關係的。對衛青、霍去病這兩個將軍司馬遷對他們太貶低,不夠客觀,主流評價的正反兩面如下:

1,反方:這兩個人能當將軍,完全是由於他們是漢武帝的外戚。

正方:漢武帝的外戚沒有幾百、也有幾十號人物吧,怎麼就這兩個人能出頭呢?所以衛霍二人還是有真才實料的。

2,反方:雖然這兩人戰功卓著,但是他們不算好將軍。衛青固然仁善退讓,但他只知道一味討好漢武帝(司馬遷語:以和柔自媚於上,天下未有稱也。)霍去病年少時就當漢武帝的貼身侍從,全然一副紈絝子弟的習性,因此不懂得體恤士卒。相比之下,李廣將軍就是愛兵如子的楷模,士兵沒喝水,李廣不喝;士兵沒吃完飯,李廣不吃。

正方:李廣的確是個將軍楷模,但是李廣能做到的,不能要求其他人也都要做到。霍去病不體恤士卒固然是缺點,可是考慮到霍去病的身份、年齡和心理成熟度(不要強求一個天生富貴的小孩成為一個聖人,李廣在霍去病那個年齡未必會比霍去病做得更好,讓霍去病有機會多活上幾十年、也許他也會向李廣看齊),何況,儘管霍去病不體恤士卒,好像並不妨礙這些士卒替他賣命。何況衛青的性格如此淡泊,他幹嗎要跟個鬥雞似的非得跟漢武帝唱反調。

3,反方:由於衛青舉措失當,逼死了李廣,所以衛青這人不好。霍去病後來私自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所以霍去病更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

正方:衛青跟李廣的這段公案,仔細分析,把李廣擺偏軍是武帝的意思,衛青當然只能看老闆臉色,而刀筆小吏之辱,個人是覺得這是,李廣自己太想不開,他是可以很嘔,沒有嚮導而迷路實是非戰之罪,但衛青派小吏去要李廣寫報告這也是很正常的例行公事,也不是把李廣叫來帥營質問你怎延誤軍機,害主軍孤軍奮戰,嘔歸嘔,但也不及自殺,如果是因為傳令小吏的態度差,那不是更不值嗎?

至於霍去病射殺李敢,是因為李敢擊傷衛青在先,為自己的舅舅出頭,也是霍去病暴烈的性格使然。他殺匈奴人從來不手軟,何況,號為將軍楷模的李廣也曾有過公報私仇殺灞陵尉的污點。其實,算來李敢跟霍去病的關係應該不算太差,漠北大戰時,李敢因善戰而被霍去病招至麾下,戰後李敢因功封侯,兩人多少還是有些革命戰友的情誼吧,弄到後來,霍少竟要親自出手殺死李敢,這中間有多少是非曲直,只能由後人去想像了。

4,另一個爭論點在於評價衛霍及李廣各自的軍事才能上。很多人的意見是李廣可以做一偏將猛將、但不適合作獨立領軍的人物,他的軍事思想適合打防守反擊,卻不適合漢軍後來賴以擊破匈奴所使用的大兵團作戰方略,也有人說李廣只是從來沒有找到印證自己才能的機會而已。

至於衛青霍去病的軍事才能,他們兩的戰術方法都是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迂迴包圍的閃電戰。衛青為此種戰法的開創者,霍去病將之發揚光大。戰爭雙方也拼物質基礎,漢的物質基礎是糧食,戰馬,錢等。匈奴的物質基礎是牛馬羊,水草豐美的草原。衛青打仗,並不重在殺人多少,而是重在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的基礎。衛青的這種戰略思想,還可從衛青採取的春天燒匈奴草原,餓死匈奴牛馬羊的戰術中看出來。該戰術也為後人所稱道。衛青的河南戰役,漠南戰役及豐厚的繳獲沉重的打擊了匈奴,並使漢朝從戰爭中獲得一定收益。這才是漢武帝封其為大將軍,一門四侯的真正原因。

霍去病兩次河西戰役殺匈奴近四萬人,漠北戰役霍去病殺到了匈奴王庭,和左賢王的放牧地,殺七萬人。霍去病打仗的優點是明顯的,即從肉體上,人數上徹底的消滅敵人,由於匈奴人數不多,有效的縮短了漢匈戰爭進程。

唐代詩人王維說:"衛霍才堪一騎將"也稍微有點過了。如果他們兩人不是漢武帝的外戚,歷史也許會對這二人的功績做出更為公正的評價。可是如果他們不是外戚,也的確不可能得到這樣展示才華的機會。所以正反雙方的論辯,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參考: 《司馬遷與<史記>》*衛青、霍去病:幸運兒的悲哀
2010-11-07 9:23 pm
內舉不避親 外舉不避仇 這本是好事
用意識型態抹煞有能力的人 那就非常不好
2010-11-06 8:14 pm
三位回答者都達的非常好

衛青.霍去病雖然是靠著外戚的關係

能帶領大軍掃蕩匈奴

這也是要靠著本身有領導統御的能力

和卓越的戰術才能立下戰功
2010-11-03 9:32 pm
李廣到老不但未封侯而且被質疑延誤軍機只得憤恨自殺而死.世人多表婉惜,但是以因果的角度而言,他殺降卒已失陰德.不但自己自殺也禍延子孫同樣例子,秦國武將白乞在長平坑殺40萬趙卒,最後因故被殺,他憤憤不平曰有功秦國他無罪.至死前方覺悟.他無罪那40萬趙卒有罪嗎.楚霸王項羽坑殺秦兵20萬,最後自刎烏江.因果報應誠是不爽阿.
2010-11-03 7:22 pm
衛青、霍去病乃青年人之楷模。衛青出生平凡,幼年時在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受盡了苦難,少時為平陽侯曹壽家奴,可是能勵精圖治,善騎射,有勇力,因機緣巧合而有機會在年輕時就帶兵打仗擊敗匈奴,建立一生驚世偉業。霍去病,雖出身卑微,但少年勇武,一身是膽,18歲為天子侍中、驃姚校尉,生平第一戰即大獲全勝,被封為“冠軍侯”,22歲時與衛青受封大司馬,24歲病逝,短短的一生,六次出擊匈奴,戰績輝煌,從無一次失敗,後被漢武帝封為 “驃騎將軍”。衛青、霍去病為世人所稱頌,其原因無外乎:他們少年得意,一生建立無數功勛,完成了幾代人都沒有成功的事業——徹底擊敗匈奴,從此漢朝敢稱:犯我強漢,雖遠必銖。誠然,衛青的姐姐是漢武帝的皇後,霍去病乃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漢武帝的侄兒,這有裙帶關系之嫌,但並非衛氏一門的顯貴就全靠了衛皇後。其實在兩漢時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帶關系竅居高位的,而衛青、霍去病卻是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正因為如此,即使後來衛皇後失寵,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絲毫未受影響。難怪素來不喜衛青、霍去病的司馬遷在史記中也不得不稱“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所以衛青、霍去病能永留青史靠得是不朽的功勛。也許衛青、霍去病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漢武帝這樣年青有為的明君,他們又能在年青時即為漢武帝所信任,他們還能在獨擋一面的戰局中接連取勝,這當然有機遇的成份。以至於王維詩雲:"衛青不敗乃天幸,李廣無封緣數奇"。但是運氣歸運氣,如果一個人偶爾獲取一次成功可以說靠的是運氣,那麽他在別人(比如李廣)多次失敗後卻能接二連三的成功,這總不能說也是碰運氣吧!成功靠的是實力,靠的是能把握時機,不循規蹈矩,能大膽出擊。李廣運氣確實不佳,年輕時碰上無為而治的漢景帝,等到喜歡打仗、喜歡用年輕將領的漢武帝上臺時李廣已經老了,李廣有過5次獨立領兵的機會,卻都因為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原因終以失敗而告終,以至於不僅是漢武帝不重用李廣,漢武帝還要求衛青也不要在重用李廣。李廣個人的軍事才能,體現有他確實是勇猛無畏,但他不適合獨立領軍作戰,他的軍事思想適合打防守反擊,卻不適合漢軍後來在擊破匈奴時所使用的大兵團作戰方略。衛青、霍去病的軍事才能是卻不容值疑的。衛青根據自己的經驗,改變了以往各自為戰的模式,將手下的將軍們分組,每一組的將領規定時間內在規定的區域內搜索,各支部隊之間彼此有個照應,一旦發現敵人的蹤跡可以很快趕來救援或采用包抄的戰術擊破敵人,可見其戰略戰術上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層次,開始有了戰略構想的初步概念,漢軍正是在衛青的帶領下才一次以一次打敗匈奴的。霍去病曾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憑借戰場上的直覺指揮戰鬥的,隨機應變,閃電式行動,使他百戰百勝,成為名揚後世的一代名將,霍去病的成功還在於他敢打敢拼毫無畏懼,屢屢跟數倍於自己的敵人較量,強悍之氣令向來兇蠻的匈奴也為之膽寒,所以在他跟匈奴人的戰爭中從未落過下風。漢武帝敢於大膽啟用衛霍二人,是值得稱道的。他是有把握的,他並不是盲目用人,他是知人善任。衛青、霍去病二人雖為舅甥、同為名將卻有不同的性格,個性迥異,衛青為人恭謹謙和,沈穩如山;霍去病為人豪爽張揚,性烈如火,一個求穩一個求快,他們相互映照,這在各自的帶兵風格中體現的尤為清楚。衛青跟隨漢武帝多年,其膽識漢武帝當然是清楚的,但衛青初次用兵也還得與李廣、公孫敖等一道分兵出擊,在顯示出實力之後,才能夠統領大軍,同樣霍去病也是在初戰大捷後才得到進一步提拔任用,然後才是衛霍二人不負厚望,終於在漠北大決戰中擊敗匈奴於萬裏之外,“票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當然衛霍二人也因其功績既得重用又得到重賞,兩人在與匈奴初戰告捷後均獲封候,衛為關內侯,霍為冠軍侯,後因各自業績不斷加官進爵。衛青霍去病的光輝業績激勵了那個時代的人,那些跟隨衛霍二人出生入死的無數將士也在他們的光環照耀下,相互激勵,銳意進取,建功立業,成就了漢武帝的偉業。所以說漢武帝是選對了人,用對了人,真正是:既用感情又用事業,更用待遇來激勵人才。盡管衛青、霍去病在如此年青之時,即躊躇滿誌,人生得意,但是他們仍能堅持不懈,不驕不躁,把打擊匈奴的事業進行到底。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大獲全勝時,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那時衛青的三個兒子尚在繈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他們三人怎敢接受封賞。”於是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蘇建曾經勸衛青:你大將軍如此英武蓋世


2010-11-03 11:24:57 補充:
但是外間對你的評價不高,要不要找些文人墨客來給你鼓吹一番。但衛青認為:人臣奉法尊職而已,沒這個必要。有了這個品性,足可見其為人的忠誠老實。霍去病雖然有時年輕狂躁,但是他在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時,他仍能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卻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

所以激勵機制之衛青、霍去病現象表明:領導者敢於啟用年輕人是不會錯的,但是他用的年輕人一定要是有能力、能作為的優秀人才,用年輕人還要講究方法

2010-11-03 11:25:39 補充:
任務要一點一點的追加,提拔可以快一點,獎勵要有針對性、個別性,安排任務可以讓兩人來競爭,因為激勵的效果就是要在人與人之間的產生最優和最強。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年輕人應當能學會忍耐,能在逆境中磨練意誌,學好知識,強健身體,然後相機出發,當然成功之時也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嚴風吹霜海草雕,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驃姚。……”李白的詩句,讓人於千載之下猶能想象出十八歲時霍去病的勃勃生機。年輕可貴,貴在可立飄渺之誌,可讀萬卷之書,可行萬裏之路,可是年輕終會逝去,可怕的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2010-11-03 7:11 pm
回答者兩位都講得很棒,教授應該是根據史記去做評價,歷史雖然只有一個真相,解讀方式卻很多,不能說他錯。
2010-11-03 5:27 pm
這樣想好了

歷史上的外戚當大將軍的何其多 有幾個能有衛青跟霍去病這樣的戰功呢?

沒有實力 再多資源的軍隊能大破匈奴?


一個學歷史的老師 如此偏頗 真是出人意外
2010-11-03 8:05 am
他們是外戚沒有錯,但官位是靠實力拼來的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AB%E9%9D%92#.E8.AF.84.E4.BB.B7

評價
司馬遷《史記》中對衛青的評價十分微妙。一方面,司馬遷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中強調衛青的外戚身份,著重描寫衛青低調懷柔的處世作風,對其戰功的敘述卻遠不如李廣的事迹詳細,以至於後世的黃淳耀(明)評論:「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認為司馬遷對李廣和衛青的評價不公。黃震(宋)在《史記評林》中則認為:「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另一方面,司馬遷又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間接借淮南王謀士伍被之口讚譽衛青「大將軍遇士大夫有禮,於士卒有恩,眾皆樂為之用」、「騎上下山若蜚,材幹絕人」、「號令明,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須士卒盡得水,乃敢飲。軍罷,卒盡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賜金帛,盡以賜軍吏」、「雖古名將弗過也」,讚揚衛青謙遜知禮、才能出眾、愛護將士,是古來少有的良將。後世有人認為,司馬遷之所以如此矛盾,是因為他忌諱衛青的出身背景(賤民出身、私生子、外戚身份),加上衛青的低調性格不符合他的欣賞品位(司馬遷對項羽、李廣、郭解一類個性飛揚的人物往往讚譽很多),因此不願意直接公開的讚賞衛青。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C%8D%E5%8E%BB%E7%97%85

霍去病的評價

霍去病的忠君愛國,有一軼事可表露,相傳漢武帝看到霍去病討伐匈奴馳騁沙場,立了大功,為了犒賞霍去病,指派工匠,特地修建了一寬敞華宅。落成後,漢武帝讓霍去病先去看看,是否滿意,但霍去病卻向漢武帝上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愛國忘家,壯志凌雲,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

然而霍去病也有缺點,他少年新貴,有紈絝習氣,不愛惜士兵。史書上說漢武帝專門令宮中服務部門為他準備飲食,竟然有十多輛車之多。還軍時,「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色」。在塞外時,戰士缺乏糧食,霍去病卻在軍營中踢蹴鞠的遊戲。但是,將士們仍然願意為其效命,許多過去衛青的部下後來都該投靠了霍去病。

《史記》記載,霍去病在一次打獵中,涉嫌故意射死李廣之子、李陵的叔父李敢。一般認為,是因為李敢曾毆打霍去病的舅舅衛青。李敢毆打衛青的理由是這樣的:李敢的父親是知名將軍李廣,在西元前119年出征匈奴漠北時,衛青因漢武帝密信不要讓李廣打先鋒,遂安排李廣領兵到東路支援,由於路途過遠的關係,李廣在沙漠中迷路,延誤了戰機。後來,衛青責備李廣,並要把李廣送交官吏審判,李廣於是憤而自殺。李廣的兒子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屬,認為是衛青陷害李廣,動手打傷了衛青。雖然衛青對這件事並不追究,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卻從此記恨李敢,最後在甘泉宮射獵時將其射殺。漢武帝事後用「李敢被鹿撞死」的說法庇護了霍去病。

2010-11-03 00:06:45 補充:
感覺衛青的評價比較差

2010-11-04 21:58:28 補充:
他們一開始或許是因為為皇后近親才得到官職,但是衛青跟霍去病的戰功也不是假的啊

2010-11-08 18:37:35 補充:
雖然中國歷史有不少為非作歹的外戚,但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2010-11-03 7:01 am
印象中是有實力,但是因為裙帶關係,所以他們的軍隊資源多,也容易爭取支援。但是李廣朝中無人,只能單打獨鬥。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1: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102000016KK079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