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係揮一揮袖, 卻帶不走一片雲彩?

2010-11-01 4:52 am
咩句野咩意思??
出處係邊??

回答 (3)

2010-11-01 5:04 am
✔ 最佳答案
咩係揮一揮袖, 卻帶不走一片雲彩?

意思是離開的時候不帶走任何回憶。

出處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參考: me
2010-11-01 5:02 am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2010-11-01 5:01 am
是徐志摩的新詩《再別康橋》最尾兩句:



(甲)題解:

康橋即劍橋。詩題取名為「再別康橋」,正因這是作者第二次離別英國的劍橋大學。

(乙)主旨:

作者此詩旨在讚美康橋的風光,抒發他對這種風光依戀的情懷。

(丙)內容大要:

全詩可分四部分。

一、訴說與康橋的離別: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一)詩中連用三個「輕輕」,不僅加強了節奏感和旋律美,且傾注了詩人對康橋的柔情

蜜意。

(二)由於迷人的景色,使詩人在離別之際,甚至不願意地高喊「再見」。

(三)而且,為了特別突出不肯驚動「康橋」,把第二個「輕輕的」放在全篇之首。

二、藉康橋景色的描寫,抒發對康橋依戀的情懷:

景色包括了:

(一)河畔的金柳: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1)柳枝本是翠綠的,但在夕陽照射下,好像披上了金黃色的外衣;

(2)柳條在風中擺動,映在水波之中,猶如嬌艷的新娘,嫵媚動人。

(3)此情此景,使詩人為之心醉,抒發了對康橋更深的愛慕情懷:波光裏的艷影,仿

如在詩人的心頭蕩漾。

(二)水底裏的青荇: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1)詩人的視線從「河畔的金柳」轉向水底的青荇。能看得見水底中軟泥,說明康河

是清澈見底。

(2)綠油油的水草在微波中輕輕搖擺,本為自然現象,但在詩人的眼中,卻在向他招

手致意。

(3)由於詩人太愛康河,所以甘心做一條河底中的水草,任柔波輕輕的撫弄。

(三)榆蔭下的潭水: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1)透明如鏡的泉水能把天上的彩虹清晰地倒映出來,可是,由於泉水的波動和浮藻

的掩蔽,使水中的虹影斑斑駁駁,看上去真像是被人揉碎了似的。

(2)潭中明明是清泉,詩人卻說不是清泉,而是揉碎在浮藻間的天上虹,實際是明寫

彩虹,暗寫清泉,從而激發讀者的遐想。

(3)面對誘人的景色,難怪詩人對此產生夢幻似的感覺。

三、訴說作者的「夢」:

(一)作者的「尋夢」:

「尋夢?撐一技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裏放歌。」

(1)此時此處,詩人拋卻別離的愁緒,著長篙,到青草叢中去尋找美麗的夢。

(2)詩人的夢,就是對康河美景的嚮往。看到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的壯觀景象;也就

實現了詩人的夢,於是情不自禁地要放歌。

(二)作者的「夢醒」: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蕭;夏虫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1)詩人對康橋依戀的情緒,已經達到高潮,一想到與康橋分別,就馬上情緒低落。

(2)笙簫是管樂器,這裏代替歌唱。詩人用「悄悄」來代替歌唱,原因有二:

1>一方面固然是不忍心驚動這恬靜環境,表示對康橋的愛戀;

2>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詩人離別的悵惘心情。

(3)往日唧唧的夏虫和歡愉的康橋,此時也像懂得詩人的情,保持了沉默的氣氛。

四、再次訴說與康橋的作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 此一節與第一節遙相呼應,保持了詩歌內容和表達形式的完整性。

(二) 首節是作者將要告別而說:「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此節則是已經作別而說:「我揮一揮衣釉,不帶定一片雲彩。」前後呼應,一脈貫通。

(丁)總結:

作者對康橋的依戀情懷,可分三方面而言:

一、 作者在詩中盡情描寫康橋的幽靜,但詩的主旨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抒發作者對康橋的離別時的悵惘。

二、全詩七節二十八句,不用一個「留戀」、「惜別」之類的詞語,而是把這感情全部熔化於景物描寫之中。

(1)寫康河畔的金柳在心頭留下的「艷影」,寫甘做康河中的一條水草的心願,寫在康

橋留學時曾經有過的夢想、歡樂、甜蜜和自由。這就將那種無法抑制的留戀情緒傾注於字裏行間了。

(2)作者寫離別時以「輕輕」、「悄悄」走來寫,而且還「揮一揮衣袖,一不帶走一片雲彩」。沒有送行,只是悄然而去。這種寫法,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辭別時的感傷之情和悵惘之意。



三、詩的表面,感情似乎是淡淡的,但實際上卻是濃的。因為無言的離別,可以表明任何言詞和贈物都負載不起這種感情的重量。

(戊)形式:

這一首詩一共七節,每節四行。每節詩行的排列交錯成兩長兩短,既不是豆腐乾式,又不是自由體。整體結構整齊而又有變化。這一首詩的音韻非常和諧自然:每節詩都是二、四句押韻,但也不回避一、三句押韻。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37: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031000051KK014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