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羅馬帝國極盛時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其軍政局勢已非皇帝一人所能獨自應付的,因此,當戴克里先(Diocletian)皇帝於284年結束羅馬帝國長期的內戰後,便於兩年後策立其部下馬克西米連(Maximian)為他的共治皇帝,並畫分帝國為兩個部分:戴克里先自己坐鎮帝國東部,;馬克西米連坐鎮於帝國西部。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皇帝宣布退休,同時他也強迫出任帝國西部正帝的馬克西米連一同退休,並將帝位傳給兩位副皇帝(凱撒),也就是說兩個副皇帝升隔為正皇帝(奧古斯都)。再由兩個新任的正帝再選任其部下為副帝。然而,第二次的四帝共治並不如戴克里先時代和諧,反而引發接連的內戰。
這次的內戰由新任的帝國西部正帝君士坦圖斯之子,君士坦丁取得勝利。君士坦丁一世在取得內戰勝利後,為因應帝國防務的問題與帝位傳承問題,於是將其長子立為副帝,負責帝國西部,而自己則專心處理帝國東部事務。也就是此時,君士坦丁選定拜占庭為其駐地,並將之整建為之後的君士坦丁堡。
之後由於帝國東、西兩部的行政彼此分立,而東、西兩個皇帝也不再有從屬關係,加上帝國東、西兩部文化差異更加擴大,於是帝國便從政治、軍事與文化上,成為了兩個獨立的個體,然而這樣的局面在當時人的眼中,並不是帝國的分裂,而僅是帝國的分治,一如往日。
然而,此時帝國東、西兩部已與往日有很大的不同,帝國東部與帝國西部的差異已非昔日所能比擬的,因此大多數的史家將此次的分治,視為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分裂之始。
2.民族大遷徙時日耳曼人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顛建立了許多短促的王國。一些日耳曼人甚至一直遷徙到非洲北部(汪達人)。這些王國都是曇花一現的現象。在他們新的家鄉他們與過去的當地人混合。所建諸國:西哥德王國、汪達爾王國、勃艮第國、英格蘭王國、東哥德王國、法蘭克王國、倫巴底王國,最終成了查理曼帝國。帝國再分裂成今天的法、德、意三國的前身。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7%A5%E8%80%B3%E6%9B%BC%E4%BA%BA
3.神聖羅馬帝國的探討
http://tw.myblog.yahoo.com/anderson-travel/article?mid=3398&prev=3405&next=3394
4.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則設在著名的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堡。由於君士坦丁堡以前叫拜占庭,所以東羅馬帝國亦叫拜占庭帝國。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開,因此在1453年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東羅馬帝國”。
一直到17世紀,“東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這個帝國的正式稱呼。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為了區分羅馬時代以前的古典希臘文獻與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文獻,引入了“拜占廷帝國”這個叫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