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課文問答!!!!! 急!!!!!

2010-10-23 5:28 am
桃花源記的主要人物是漁人和桃花源中人,他們有甚麼分別?這種分別隱含了甚麼意思?

5該幫我答得長D呀!!!!!!!!!!!!!!! 5該!!!!!!!!!!!!!!!

回答 (3)

2010-10-23 5:38 am
✔ 最佳答案
漁人不守承諾,桃花源中人善良友善.這種分別隱含了現實世界社會黑暗,以及對現實世界的嚮往.
2010-10-23 6:50 am
主旨與內容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藉以批判、對比黑暗的現實,也寄託了作者的政治與社會理想。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從「晉太元中」到「欲窮其林」,是第一部分,寫武陵漁人因為迷路而誤入桃花源的經歷。從「林盡水源」到「不足為外人道也」,是第二部分,寫漁人在桃源內的所見所聞,以及農民的安居樂業。從「既出」到結尾,寫漁人離開桃源後,他人再也無法進入的種種情景。 世外桃園
桃花源不僅是隱士的小天地,也是農民的樂土。它是一個人人勞動,自給自足,沒有壓迫和剝削的社會,也是一個自由、富裕、安寧的社會。詩人以極大的熱情,從生產到生活,從自然環境到人們的精神面貌,對桃花源作了十分全面的描繪。 追求人間天堂的理想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他們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的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2010-10-23 5:37 am
一.桃 花 源 記 寫作背景



1社會動盪的反照:



身處戰爭頻仍的亂世,詩人見到動亂中造成民間百姓的顛沛流離,賦稅也由畝稅制改為口稅制,人民更是苦不堪言,虛設桃花源可說是移情作用,用它來反映人民想擺脫剝削的願望,而寄寓了對美麗社會的嚮往。







2個人際遇的寄託:



   淵明年輕時有儒家兼濟天下的抱負,但入世嘗試失敗,因此轉而歸隱田園,所以我們看到的桃源是一個農村社會,如儒家的大同世界,也如道家小國寡民的世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全部的人生哲學和政治理想。但此理想社會非他一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理想圖繪。


收錄日期: 2021-04-26 12:14: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022000051KK012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