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雷的生平
回答 (2)
傅雷(吳語上海話:Fu Le)(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南匯人,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文學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後因政治原因,傅雷與其夫人朱梅馥雙雙自殺於文化大革命前期,享年58歲。
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比如《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人間喜劇》、《約翰·克里斯朵夫》等。其家教極嚴,而又父愛至深,其家書後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至今影響深遠、廣為流傳。
早年留學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於中國江蘇省南匯縣傅家宅(今上海市南匯區航頭鎮王樓村五組)。1912年時其父傅鵬飛因冤獄病故,由母親撫養成人。1921年(13歲)考入上海徐匯公學,1924年因批評宗教而被開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1926年,參加反學閥運動。秋後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1928年,傅雷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藝術理論。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編輯] 教學生涯
1931年,傅雷回國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原上海音樂學院),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次年與龐薰琹和倪貽德結成「決瀾社」。中日戰爭時期,留在上海,此後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發表親美言論。1949年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等職。傅雷學養精深,對美術及音樂理論與欣賞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編輯] 陷入政治旋渦
1958年,在上海「反右補課」中,傅被上海市作協劃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中共領導柯慶施執意要劃傅雷為右派,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周而復則認為傅雷屬於「可劃可不劃」的範圍,恰逢周揚赴上海聽取意見,柯慶施同意了周而復、周揚的意見,事後上海市中共委員會派柯靈通知傅雷該消息。但正當傅雷做了檢討,準備放下包袱時,陰謀家柯慶施卻變卦拍板把傅雷定為「右派」[1]。
1958年12月,留學波蘭的傅雷長子傅聰駕機出逃英國。此後,傅雷閉門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紅衛兵抄家,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9月3日上午,女傭周菊娣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弄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自殺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藥,在躺椅上自殺,享年58歲[2],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3]。傅聰收到父親的最後贈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其死後骨灰原被安葬於永安公墓,後歸併到萬國公墓,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破壞後遺失。幸有一工人原為傅雷作品的愛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倖免遭毀[4]。
[編輯] 昭雪平反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辦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編輯] 評論
傅雷的譯作多為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的名著。15卷《傅雷譯文集》,共五百多萬字,是中國翻譯史上空前的巨著。此外,傅雷還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批評家[5]。24歲的他就譯出了《羅丹藝術論》這樣不朽的名著。26歲的傅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講課時,寫出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文章不僅分析了一些繪畫、雕塑名作,更觸及了哲學、文學、音樂、社會經濟和歷史背景等等,足見其知識之淵博,多藝兼通。在《貝多芬傳》里,傅雷以一位音樂鑒賞家的角度用「自己的筆與貝多芬心靈相通,在與命運的搏鬥中彼此呼應」[6]。其翻譯的作品強調「神似」,即「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7],認為「理想的譯文彷彿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並要求文字「譯文必須為純粹的中文,無生硬拗口的毛病」[8]。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南匯人,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文學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後因政治原因,傅雷與其夫人朱梅馥雙雙自殺於文化大革命前期,享年58歲。
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比如《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人間喜劇》、《約翰·克里斯朵夫》等。其家教極嚴,而又父愛至深,其家書後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至今影響深遠、廣為流傳。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於中國江蘇省南匯縣傅家宅(今上海市南匯區航頭鎮王樓村五組)。1912年時其父傅鵬飛因冤獄病故,由母親撫養成人。1921年(13歲)考入上海徐匯公學,1924年因批評宗教而被開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1926年,參加反學閥運動。秋後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1928年,傅雷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藝術理論。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1931年,傅雷回國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原上海音樂學院),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次年與龐薰琹和倪貽德結成「決瀾社」。中日戰爭時期,留在上海,此後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發表親美言論。1949年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等職。傅雷學養精深,對美術及音樂理論與欣賞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1958年,在上海「反右補課」中,傅被上海市作協劃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中共領導柯慶施執意要劃傅雷為右派,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周而復則認為傅雷屬於「可劃可不劃」的範圍,恰逢周揚赴上海聽取意見,柯慶施同意了周而復、周揚的意見,事後上海市中共委員會派柯靈通知傅雷該消息。但正當傅雷做了檢討,準備放下包袱時,陰謀家柯慶施卻變卦拍板把傅雷定為「右派」。
1958年12月,留學波蘭的傅雷長子傅聰駕機出逃英國。此後,傅雷閉門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紅衛兵抄家,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9月3日上午,女傭周菊娣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弄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自殺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藥,在躺椅上自殺,享年58歲,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傅聰收到父親的最後贈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其死後骨灰原被安葬於永安公墓,後歸併到萬國公墓,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破壞後遺失。幸有一工人原為傅雷作品的愛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倖免遭毀。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辦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傅雷的譯作多為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的名著。15卷《傅雷譯文集》,共五百多萬字,是中國翻譯史上空前的巨著。此外,傅雷還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批評家。24歲的他就譯出了《羅丹藝術論》這樣不朽的名著。26歲的傅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講課時,寫出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文章不僅分析了一些繪畫、雕塑名作,更觸及了哲學、文學、音樂、社會經濟和歷史背景等等,足見其知識之淵博,多藝兼通。在《貝多芬傳》里,傅雷以一位音樂鑒賞家的角度用「自己的筆與貝多芬心靈相通,在與命運的搏鬥中彼此呼應」。其翻譯的作品強調「神似」,即「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認為「理想的譯文彷彿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並要求文字「譯文必須為純粹的中文,無生硬拗口的毛病」。
2010-10-22 07:06:12 補充:
本人只知傅雷是《傅雷家書》的作者。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35: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022000051KK001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