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沈括 <<夢溪筆談 卷二十一 異事異疾>>原文節選:原文:嘉祐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余處,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余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十余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崔伯易嘗為《明珠賦》。伯易,高郵人,蓋常見之。近歲不復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名其亭為“玩珠”。 語譯: 嘉祐年間,在楊州發現一顆很大的珠蚌,通常在天色陰暗時可見。最初出現在天長縣的湖泊水澤中,後又轉入甓社湖,隨後又在新開湖中現身,十多年來,當地居民及行人經常看見這只巨珠蚌。我(沈括)的朋友的書齋建在湖上,一天晚上忽然在很近的地方看到了這隻巨珠蚌,最開始,珠蚌只微微將殼打開,光線從縫中射出像一道金線,過了一會兒,忽然珠蚌張開它的殼,有半張席面那麼大,殼中白光如銀色,珍珠如拳頭大小,光彩奪目不可正視,方圓十多里的樹木在珍珠光芒的照耀下皆有影子,如同太陽光所照,只見天空火紅一片,猶如燃燒的野火。突然珠蚌遠去,行動像飛一樣快,浮游在波浪中,遠遠看去像太陽般明亮。古時有明月之珠,但這種珠的顏色不似月色,它熒熒有光焰,幾乎接近日光。崔伯易曾經寫了《明珠賦》,崔伯易是高郵人,大約經常見到這個珠蚌。近年來,這只珠蚌不再出來,不知往哪去了。原來樊良鎮正是殊蚌經常來往的地方,人們路過這裡,常常停船幾晚等候它出現,把附近的一座亭子取名為“玩珠” 亭。原文: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雞卵,微紺色,瑩徹如水。手持之映空而觀,則末底一點凝翠,其上色漸淺;若回轉,則翠處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謂之“滴翠珠”。佛書:“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雖深皆可見,如人仰望虛空月形。”疑此近之。 語譯:士人宋述家中有一枚珠子,像雞蛋那麼大略呈天青色,表面清澈晶瑩如水,手拿起它對著天空看,它的底部凝聚了一點翠綠色,往上色彩慢慢變淺,如果把珠子倒轉過來,那麼這個碧綠的凝聚點通常在下面。不知這個珠子是什麼東西,有人稱它為“滴翠珠”。佛書上說:西域有“琉璃珠”,將它丟進水中,水雖深也能看見珠子。如同人抬頭看天空的月影一般。我疑心這顆珠可能與琉璃珠相近似。原文:登州海中,時有雲气,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氣所為”,疑不然也。歐陽文忠曾出使河朔,過高唐縣,驛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其說甚詳,此不具紀。問本處父老,雲:“二十年前嘗晝過縣,亦歷歷見人物。”土人亦謂之“海市,”與登州所見大略相類也。語譯:在登州的海上,有時候會出現雲霧空氣,像宮殿居室、臺閣景觀、城牆垣堞、人物、車馬、樓屋頂蓋,可清晰看見,這(景象)叫做“海市”。有人說:“這是蛟龍吐氣而形成的。”我懷疑不是這樣的。歐陽修曾經出使到黃河以北一帶地區,路過高唐縣,在驛館的房屋中夜間聽到有鬼神從天空而經過,有車馬人畜的聲,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說的非常詳細,這裡不詳細敘述了。詢問本地的老人,說:“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過這個縣,也清楚可以看見人與物。”當地人也稱這(景象)為“海市”。 與在登州所看見的大致上相似。原文: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蜿如龍蛇。大畏之,不敢角,久之,見其不動,試摸之,乃石也。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鱗甲皆如生物。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語譯: 治平年間,澤州有人家挖井,在土層中發現一個東西,蜿蜒曲折像龍蛇的形狀,人們害怕它,不敢觸摸。過了很久,見它不動,就試著去觸摸它,原來是石頭。村里人缺乏知識,就把它敲碎了。當時程伯純為晉城縣令,取得一段,石上的鱗甲就像活的生物一樣。這大概是由蛇、蜃所變化的,如同螃蟹變成石蟹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