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劉備的發展可算是三國之中最為艱辛的,他從一個織蓆販履的草民到與魏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並在氣勢上還具備了統一的不少條件。但最後終於沒能如願。那麼劉備何以沒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呢?
劉備一生的最高峰是在佔領成都之時,在實力上,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黃權,劉巴等,武有五虎上將,魏延,李嚴,馬岱等。形勢上,漢中和荊州對曹魏已形成鉗型勢態。經濟上,四川向稱天府之國,荊州也屬魚米之鄉。已可做到後方不虞匱乏。可就是這麼好的情況下,硬是沒能統一天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那究竟原因何在呢?
1.“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當時劉備雖說“臥龍”與“鳳雛”同時在手,他們二人也確實是當時頂尖的謀士,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荀氏叔侄、程昱、司馬懿等等,無一不是經天緯地之才,東吳則有張昭、張纮、周瑜、陸遜、呂蒙、魯肅等江東英豪,這些人並不比“臥龍鳳雛”相差多少。
2.中國古代從來都是北方吞併南方,這是由於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強於南方,中國的重心開始南移都是在魏晉以後,而西南則更是欠發達。北方強而南方弱的實際情況,不會因為臥龍鳳雛在西蜀就改變。
3.關羽大意失荆州。劉備當時入西川,因龐統戰死,急召諸葛,將荊州交於關羽,但四川打下後,不將關羽調入成都而重新委派荊州守將,這就隱下了禍患。劉備不是不知道關羽傲慢的弱點,也不是不知荊州的重要性;但為了所謂的兄弟情面,他沒有調換荊州守將,諸葛亮可能也認為劉關張是兄弟,這方面的事不好多說,竟也緘口不言。荊州的丟失,不僅是蜀漢方面損失了一批戰將謀士,更是使蜀國的戰略方針遭到挫折,《隆中對》的意圖因荊州的喪失而實現不了。
而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興兵七十萬,卻在彝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精兵良將損失殆盡。其實當時蜀兵一路破竹,孫權已然惶惶無策,遣使帶著劉備仇人的首級赴蜀營,願歸還荊州,共圖滅魏,此時劉備若能見好即收則可謂上上策,可惜馬良的忠言不被劉備採納,終於導致彝陵之敗。
如果劉備在佔領成都之後,即刻召回關羽,改派趙雲駐守荊州,以趙雲的謹慎,加上趙累,王莆等人的輔助,荊州當不致有失;即便在關羽喪命後,發兵東吳,在東吳求和時,劉備稍微頭腦冷靜,也就沒有火燒彝陵的慘禍。這也使蜀國的統一大計化為泡影錯過了,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