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您好皮膚的代謝週期是28天
做好防曬一個月就能白回來
如果您在這段期間,每天積極有恆的防曬,即使不用美白面膜,還是會恢復原來的膚色.就好像人在冬天會變白,夏天會變黑,有衣物蓋住的地方會比較白是一樣的道理,這些都是紫外線刺激你皮膚酪氨酸酵素活化,產生了黑色素.
曬傷時敷美白面膜可能變得更黑
只用美白面膜不防曬,不但白不回來,還可能因為哪天偶而曬傷,沒做鎮靜處理,卻選擇敷美白面膜,由於美白成份的刺激,而變得更黑.曬傷時只能用蘆薈膠濕敷,等到皮膚恢復正常狀態,再繼續使用美白產品.
防曬去角質持續保濕皮膚白得更快
日曬產生的黑色素,會堆積在角質底層,當角質細胞逐步 往上分化,黑色素也就被代謝排除掉.一周做兩次去角質動作,代謝老廢角質,做好保濕,讓皮膚機能運作正常,皮膚不但白得快,還會讓因為日曬而顯得乾燥的皮膚蓄飽水分,白得更透亮.去角質產品請選擇溫和的凝膠狀,不含顆粒的產品,另外若皮膚有曬傷狀況也不宜去角質.
不在戶外活動並不表示你不會曬黑
問題出在紫外線裡的長波UVA穿透力強,即使你在有陰影的屋簷下,公車上,窗戶邊都會因為UVA的傷害而變黑.UVA還可以穿透表皮直達真皮層,破壞膠原纖維,讓皮膚提早老化.另外LED燈 含有UVA,鹵素燈 波長可達到450nm竟然還超過UVA1,都是會讓皮膚變黑的外源照明.
PA+++不是防禦UVA1的保證指標
防曬品的PA值,是防禦長波紫外線UVA的通用指標.然而紫外線UVA,分為波長320~340nm的UVA2與波長340~400nm的UVA1,市面上的防曬成分未必能防禦波長340~400nm的UVA1.UVA雖然不會讓皮膚立即變黑,但長期的刺激卻會讓皮膚慢慢變黑,所以使用防曬品要有寬譜防曬的觀念,也就是防曬不但要顧及UVB(防禦指標SPF),UVA(防禦指標PA),還要顧及歐盟與美國重新界定的370nm臨界波長值(防禦指標PA★★★),並且要有室內防曬的概念,也就是屋簷,乘車,窗邊要防曬,遠離LED,鹵素燈.寬譜防曬品Dr.HsiehR機能防曬霜 , 露得清輕透無感高效UV防曬露
蒸氣房做個SPA也會黑
蒸氣SPA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應該變白,怎麼反而會變黑.高溫也會促使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只要溫度超過攝氏39℃,就很容易讓皮膚黑色素母細胞分泌黑色素.解決之道很簡單,不要在蒸氣房待太久,同樣的,洗臉用溫水,洗澡也不要過分貪圖高溫.
維他命C天然的真的尚好
理論上,天然與合成的維他命命C結構都一樣,吃了效果也應該差不多.但是我發現那些萃取自天然食材,沒辦法100%純化的維他命C營養品,即使少量攝取,皮膚也有變白的感覺,而合成的維他命C,即使每天攝取500mg的劑量,皮膚也沒有什麼變化,大概是天然的維他命C營養品,雖然劑量不高,卻含有其他植化物,產生了拹同的作用,讓維他命C能夠發揮更大的功能,如果可以的話,從新鮮的果實攝取維他命C,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檸檬含C量少又傷胃,柳橙太甜,會增加皮膚的醣化作用,只有芭樂維他命C含量高,性質又平和,是攝取維他命C的最佳選擇.天然的維他命C製劑有《普羅拜爾》西印度櫻桃C
美白產品的隱憂
其實皮膚分泌黑色素,是一種保護日曬皮膚抵抗紫外線傷害的自然作用.我們從衛生署核可,可添加於一般與含藥化妝品的有效美白成分 發現,大部份成份具有抑制酪胺酸活性的作用,等於讓皮膚即使接受日曬,也沒辦法產生足夠保護皮膚的黑色素,雖然大多數人討厭變黑,但是過度使用美白產品,抑制皮膚原本的防護機制,實在是捨本逐末的保養行為.所以使用美白產品即使變得白一點,不要以為這樣就忽略防曬的重要,白色的皮膚是所有類型的膚色,最容易老化的膚質,因為他對紫外線最沒有防禦能力.
美白是比起黯沉,臘黃更好解決的皮膚美容問題,重點無他,只在有恆兩字,持續的做好防曬工作,皮膚要黑也很難,南部人都半比北部人來得黑,日本人普遍比台灣人白,很簡單就是接受紫外線的量不同,膚色自然有黑有白.希望以上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2010-10-07 15:33:05 補充:
沒有所謂膚色已定型的事,作果酸換膚也不過是在代謝角質,身體在使用維他命C,會先給重要的內部器官使用,最後才輪到皮膚,所以外用維他命C,會比內服來得有效,除非你搭配一堆抗氧化劑,效果才會明顯,我超不推薦左旋C,一般說的左旋C會有刺激度,寧願推薦維他命C的衍生物,對皮膚比較溫和,只有深層的斑點會定型,一般黑色素只堆積在角質底層,怎會代謝不出來,另外檸檬維他命C含量,在水果裡面排在倒車尾,實驗室裡面測量他的C含量是連皮計算的,況且皮裡面含有感光物質,處理不好,用來敷臉,只會變黑,
2010-10-07 15:33:23 補充:
還有麵粉看似柔細,其實那樣的顆粒對皮膚還算粗糙,敷完洗去時,總要摩擦,那種顆粒度對皮膚就是種刺激,以上是我跟彭仔意見不同之處.
2010-10-10 23:13:36 補充:
外用等於直接讓皮膚吃維他命C,內服等到其他器官吃飽了,分到皮膚的所剩無幾,可惜外用的維他命C,左旋C,PH質太低,根本是刺激物好處跟壞處剛好抵銷.
維他命C衍生物.雖有衛生署背書.但是效果真的好慢/唯一一種我很欣賞的脂化C.就在名字不酷.被很遜的左旋C打敗.退出了台灣市場.所以你還是繼續內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