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特色

2010-10-01 11:01 pm
我想問蒙古族的特色是甚麼?

回答 (1)

2010-10-11 6:28 am
✔ 最佳答案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于《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 蒙古族現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人口480.68萬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歷史悠久,13世紀初,成吉斯汗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落,建立了統一的蒙古貴族政權。1219年西徵,版圖擴大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1368年元朝滅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建立內蒙古自治區,成為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治區。以後又相繼成立了9個自治州、縣: 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9月1日) 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956年12月5日) 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1日) 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7日)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 語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係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 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産;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善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成果之一。

禁忌: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挂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産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習俗: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裏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挂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宗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代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 服飾: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金銀制成。 節慶: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于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説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馬奶節: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擺上盤子裏,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産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38: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001000051KK008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