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言句唔識

2010-09-29 9:53 pm
指出下列句子屬於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還是比動句?

1.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2. 吾所欲者,土地也。 (《韓非子 . 五蠹》)

3.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4. 成( 成名)益驚喜,掇置籠中。 (蒲松齡《促織》)

5.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司馬遷《 史記.陳涉世家》)

6. 公(莊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左傳.曹劌論

戰》)

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學而》)

8.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9.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10. 以為莫己若者。 (《莊子.秋水》)

回答 (1)

2010-09-30 1:56 am
✔ 最佳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屬於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還是被動句?1.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這旨是倒裝句,屬於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何」在句子中作為賓語,應放在動詞「恃」的後面,原句應是“子恃何而往”。語譯: 富和尚說:「你憑甚麼去?」2. 吾所欲者,土地也。 (《韓非子 . 五蠹》)這句是判斷句。“者……也”即在判斷句主語的後面加代詞“者”,復指主語,引出謂語。在判斷句謂語的後面加語氣詞“也”,幫助進行判斷。語譯: 我想要的是土地。3.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這旨是倒裝句,這裡“以足”做狀語,按現代漢語習慣應該放在謂語動詞“試”之前,原句應是“何不以足試之”。語譯: 其他人說: 「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來試一下鞋子呢? 」4. 成( 成名)益驚喜,掇置籠中。 (蒲松齡《促織》)這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原文: 成益驚喜,掇置(之於)籠中,語譯: 成名越發驚喜,收拾放在籠中。5.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司馬遷《 史記.陳涉世家》)這句是被動句。用“為+動詞”表示被動。語譯: 吳廣平時總是關愛別人,士兵當中多有(願意)被吳廣使用的人。6. 公(莊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左傳.曹劌論戰》)這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當中的 “弗敢專也”應為 “(我)弗敢專也”。語譯: 魯莊公說: 「吃的和穿的,(我)不敢一個人獨自享用,必定賞賜旁邊的人。」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學而》)這句是省略句,當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著而改之前省略了動詞 “擇”。語譯: 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來向他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加以改正。8.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是被動句。當中的 “徒見欺”解作白白地受騙。見指被、受的意思,是被動句。語譯: 如果把和氏璧給了秦王,秦國的城恐怕還是得不到的,就白白地受騙了。9.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這句是判斷句,是因果關係的判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由結構助詞“所”和介詞“以”組成的固定格式,在這裡表示原因。此所以:這(就是)……的原因。語譯:這就是今天治學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謹慎地選取的緣故了。10. 以為莫己若者。 (《莊子.秋水》) 這句是賓語前置句倒裝句。語譯: 認為沒有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莫己若”倒裝 ,應為“莫若己” 。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17: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29000051KK005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