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那些有名的武將武功跟誰學的?

2010-09-27 2:30 am
三國那些有名的武將很多都可以以一檔百, 他們都有學過武功?
還是靠自己的直覺? 像張飛不是殺豬的?

回答 (8)

2010-10-03 1:13 am
✔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中記載了很多戰將單挑廝殺的場面,然而正史中卻記載寥寥。其實冷兵器打仗的時代,戰鬥之前還有所謂的布陣,比如鶴翼、鋒矢、雁形、魚鱗等等。總大將是不上前線的,部將一般也只是配合上級命令進攻或者堅守,衝鋒陷陣又是偏將的事了,若是衝鋒陷陣陷入苦戰的,那麼將領的陣亡率是相當高的,所以說所謂的“以一擋百”當然是小說中誇張的形容!

那那些名將的武力到底從何而來呢?《三國演義》中從來沒有提到過他們是否曾拜師學藝,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何謂武將的武力:

體力是一切武力得以發揮的基礎,甚至可以這麼說,體力過人應該看作一種天賦。不同的人由於先天體質的差異,體力是不同的!

我們假設:武將A的武藝稍強於武將B,武將A的體力明顯不如武將B,他們在正常狀況下交手的情形如下:
開始階段:武將A由於體力充沛且武藝佔優而處於上風;
相持階段:武將A由於未能速勝武將B,隨著體力的下降,雙方變成勢均力敵;
最後階段:武將A由於體力不支,敗逃!

每次武將A和武將B正常狀況下的單挑都是這樣的結果,我們顯然只能認定武將B更強。 換句話說:體力上的優勢有時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包括彌補武力!

從原文中為數不多的武力定義性描述中,我們發現《三國演義》中的武將武力主要包括“弓、馬、武藝”,即箭法、騎術、武藝。

例如:
(曹仁、曹洪)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5回)

武藝又應該包括:力量、敏捷、招式!
(1)力量:
力量對於武藝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想就不用我多說了,原文中有許多有關猛將力量很大的描寫。

①直接明言某人力大,例如:
(許褚)許褚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59回)

②通過交代武將使用兵器的重量來體現力量大,例如:
(關羽)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1回)

(2)敏捷:
用一個成語來解釋,應該是“眼疾手快”!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大腦判斷快;二是身體動作快。

例如:
(馬超)虎衛軍當先,亂箭夾射馬超。超以槍撥之,矢皆紛紛落地(59回)

分析:亂箭射過來,馬超要判斷這些箭的方向,以確定能否射中自己及所騎戰馬,從而進一步判斷亂箭中哪些需要撥、哪些不需要撥;馬超要判斷出箭的先後,哪些先撥,哪些後撥;馬超還要確定自己的動作能否撥掉所有的箭,是否要加上躲閃……總之,馬超能夠用槍撥的“矢皆紛紛落地”,當之無愧的“眼疾手快”!

(3)招式:
也許三國武將的招式簡單,但一定是有招式的。

例如:
(趙雲)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71回)
分析:這裡的描寫很誇張,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不知道,但這至少表明趙雲的槍法招式精妙。

(4)武功的風格:力量、敏捷、招式一起構成了武功!武將會根據自身的力量、敏捷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兵器,再苦練與之配套的招式!所以,武將的武藝風格是各種各樣的。關羽使82斤的刀,顯然偏重於力量;馬超能用槍撥箭,顯然很敏捷;典韋用兩隻大鐵戟,自然又與雙手持武器不同。

其實對一個名將所做的評價不會只考慮一個很次要的因素——武力,他們通常是看“治軍、統率、兵法”等等。我們難以對武將的各個單項指標確定準確的數值,就算好不容易弄出了一套數據,力量、敏捷、箭法、體力等各自的係數如何確定呢?當然偶爾討論這類的話題也是一種娛樂~僅供板大參考!
參考: 三國歷史>三國武將
2010-09-28 8:31 am
問一下二哥
那戰神呂布是如何練就天下無敵的武功呢
他原本的職業是丁原的主簿是文官喔
2010-09-28 3:29 am
這兩隻都很常見XD
都是貼文狂?
2010-09-27 5:50 pm
二哥也是貼文魔人

不過至少比諸葛BOSS好 二哥至少貼的都有對題
2010-09-27 10:00 am
羅貫中 教他們的!
2010-09-27 5:17 am
版主去找多拉A夢借時光機 就可以知道了
2010-09-27 5:05 am
二哥掰的真是巧妙阿,吾人一屆書生,平生弄筆頻繁,到也造就了一番用筆殺人的功夫了?
2010-09-27 4:16 am
三國武將的武功自然不是喝蛇血喝出來的,那也不是一天練出來的?武將之中,張飛關羽在早期經歷寫的稍微多一點,我們就以這哥倆為例作一分析。 張飛簡歷:“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 關羽簡歷:“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兩位都沒有提自己的武功,連“自幼習武”這句話都沒說。更重要的是隨後的情節。劉關張決定起兵後,“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你看,在這之前,兩位連兵器都沒有。關羽還好說,畢竟扛著八十二斤的大刀逃難有點困難。張飛就不該了,有錢有房,要是練武,不至於連一桿像樣的矛都造不起。 可見他們平時並不練武。 那關羽張飛的武功到底是怎麽來的呢? 他們的武功來自他們的職業! 據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的網站,“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武術的產生,從來就是有生產活動決定的。” 關羽張飛也不能有例外。 漢末,武術還沒有系統化,不具備通過向師傅學習成為武林高手的條件。要想成為高手,一要有天生體格,二要領悟性高,能從生產活動中領悟攻防技術。以此為指導,我們來分析張飛關羽的武功與職業的關係。 張飛的主要職業是殺豬。殺豬要用殺豬刀。和張飛的兵器不同,但技術特點一致。殺豬時不是用殺豬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質上殺豬刀不是刀,而是和矛類似。豬殺死後要去毛,去毛前要給豬充氣,使皮膚繃緊。通常做法是用鐵釬從後啼一直捅到腹部,然後拔出鐵釬,往腹部充氣。張飛沒有打氣筒,只能用嘴吹。鐵釬就是小號的矛,所以張飛自然選矛作武器。 另外,長期給豬吹氣,張飛練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才能在長板坡前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兵。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關羽的職業,但大家都知道,關羽在逃亡途中賣過棗。賣了五六年的棗,怎麽說也是一種職業了。關羽不擅作生意,賣不出好價錢,但仍能維持生計,說明其進貨渠道不一般。如果正常付款進貨,本錢早就賠光了。關羽有案在身,不太可能去搶棗。再說,要搶也應該去搶錢。關羽只能自己去棗園打棗。棗園是地主豪強的,打他的棗就是鬥地主,不用付錢,心安理得。為了少惹麻煩,關羽總是穿一身綠,見有人來,便爬到棗樹上躲起來。一身綠衣,一張棗紅臉,藏在棗樹上誰也別想看著他。想必關羽不會愛惜棗樹,只顧拿大竹竿一通猛打。上高中時半夜拿大竹竿偷過學校的柿子,深知在枝葉中揮動竹竿需要多大的力氣。關羽如此打了五六年,練就無窮臂力。從技術特點看,揮動竹竿和揮動大刀完全相同。所以關羽選擇了八十二斤的大刀。 打棗成就了關羽的武功,也造成關羽武功的嚴重缺陷。 關羽曾和趙雲在臥牛山打過一仗。這場戰鬥發生在一條山道上,山道兩旁全是樹。 “關羽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沖臥牛山。遍山樹枝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一白楊樹。趙雲見關羽不來鬥將,卻入無人之境,方欲問時,關羽赤兔馬快,早到樹前,手起一刀,將白楊樹砍做兩段。” 關羽的武功源自打棗。在沖鋒時精神高度集中,道旁的樹木鉤起了本能反應,揮刀直奔樹木而去,大大出了一回洋相。 關羽也因此弱點被擒,丟了性命。 關羽衝出麥城,沿一條山路逃跑,不想赤兔馬被絆倒,關羽落馬被馬忠所擒。關羽即使落馬,但功夫仍在,馬忠乃無名之輩,如何擒得關羽?想馬超也曾步戰,殺得韓遂及手下五將血肉橫飛。關羽雖疲憊,對付一個馬忠理應綽綽有余。怎奈又是山路,山路兩旁又是樹木。關羽舉刀欲戰,卻見兩旁樹木眾多,一時不知該砍哪棵。猶豫半分鐘,早被馬忠綁定。 總結:通過分析關羽張飛的武功特點及典型戰例,我們得出結論,關羽張飛的武功源自他們的職業。我們相信該結論可推廣到所有三國武將。根據此結論,我們可以分析各武將的弱點,從而設計合理戰術,輕鬆打敗他們。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0: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26000016KK067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