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母親的心願

2010-09-17 2:36 pm
有一個人自兩歲起父母離異,直至成年才跟母親見了一面,然後移居外國了,近日接到消息母親病重,隨時會離逝,很想見他一面,由於身在異地不能馬上見面,也因為他想逃避,故仍未决定是否回去見母親最後一面。由於有自稱是佛教徒的人對其家人說,病者已經有菩薩來接她了,只是她的心願未了而不肯走,她並非佛教徒,而且一生都放任,可以說是自私的人。為什么仍有佛菩薩來接引她?她若到死仍未能見到想見的人,這對她會做成很大的怨氣嗎?這種冤結會否帶到下一生仍不能放下?我想問學佛的弟子如何看這件事?請不要Copy 大量的佛經大典,如有必要可引用,但不要直接當答案來答題,謝謝!

回答 (7)

2010-09-23 4:05 am
多謝各位的解答,雖然主角仍未回去見其母親,但也拍了一個短片去安慰母親。再次謝謝你們的解答,包括比意見的「地藏菩蕯」網友!
2010-09-20 9:29 pm
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一是行善。

母親臨終,想念兒子,想見他一面,是母親的心願。
兒子若為逃避而舉棋不定,這個逃避在將來終究是要面對,若錯過了這次的機緣,苦的將是兩人,母親帶著遺憾離開,兒子也帶著包袱生活,何苦?
真的不能放下工作而看一看母親嗎?

你對她仍有怨恨,這怨恨你又想執到幾時呢?
母子都未放下,未能互相諒解時,這個苦你逃避不去解,那只好留待下世再碰面時,看可否化解了。
佛教徒對其家人說菩薩接引,是為安慰生者。

你若真的不能回來,是否可透過家人安排來個視像連線?科技上這個也很容易做到。

祝福你


2010-09-19 9:05 am
題外話. 如果你的朋友在猶豫,即他是念她仍是他母. 哪叫他快回去. 一個死咗咩都沒,咩野怨恨都可以下. 唔去佢個心會唔舒服,會後悔.
2010-09-19 6:00 am
有些詞, 在不同界別上與平常用的有點不同, 所以令人情感上感到不安. 平常佛教說的怨氣, 是種較輕的瞋心. 心生病了. 生一種自傷的苦……怨.
人在感壓迫, 痛苦, 不滿足中, 都可能會生瞋心. 說輕點就是怨氣. 未必要有怨的具體對像.例如天災死, 沒有人為成份, 亦不牽涉失誤的, 都可能有怨氣.
因為死的痛苦, 因為失去生命的所有, 因為立在茫茫恐懼中… 因為不願意接受. 於是有怨. 即使沒有具體追討對像, 對虛空亦可怨.
當然亦有人慈厚心廣, 在怎樣的痛苦下, 都不生怨氣.
但原本習性放任自私的人, 生怨氣的機會較大. 我們在種種死於非命, 或臨終有憾, 都作出最壞打算而去設想幫助之法, 只是為保障人生的最後. 不是看扁病者的心, 不是判罪. 在佛教中沒有罪的觀念, 因為沒有判官, 亦沒有執法者. 因緣業果, 自行運作.
但如人可以稍稍了解運作, 便可用在有建設性的地方.
習性的堅軟, 心念的清濁, 業的善惡, 時機之緣, 會牽引往生之方向. 所以不是母親思子女而罪大惡極, 而是她因思念得不到安慰而可能墮入不利之心境. 那是習性+心念+緣.
而善惡業是不能估的. 佛法中, 貪愛亦是種貪. 母愛不必然是貪, 但被欲求所控制, 不自由, 能拿起不能放下, 沒出路的, 就是貪了. ( 這個意念描述, 是為令人了解苦源, 不是指責. ) 現可做的可能性 : - 如果該子不飛去看母親, 看看願不願打個電話說點軟語讓她安樂點. - 其他人對她說點慈愛軟語. 不要讓她感到事情很嚴重. - 對一個想念家人的人, 要說家人一切安好. 所有人對她都沒有要求, 但求她安樂. - 對一個只關顧自己的人, 要說些外界事去分散她. - 對一個猛要人關顧的人, 要告訴她, 大家都很著緊, 但她要專注於難受, 其他人傷心死亦是幫不了她的. 要她明白要幫自己. - 平常人對住重病者會不知怎算. 但輕拍背, 按頭頸手腳甚至手指, 有點不費神的人的接觸, 令其不專注身內痛苦. 感安全, 會令其稍為安樂. 片刻安樂, 安睡一會, 都是疏通. - 如不是很火急, 而病者平常多虧欠人, 可先代她念滅罪真言. ( 108遍UP) - 為她念佛. ( 人人合用. 5MINS UP. 越持續越好. 但家人累了都要保住自己, 不好太勉強. ) 求佛慈光照耀其心. 求佛扶助其前路. - 如她願意, 幫她皈依. ( 如她傾向天主教, 基督教, 回教等, 亦可幫她入教. 但不要托付古靈精怪的. ) ( 希望佛教徒不要罵我. 救危, 甚麼善力都可以用上. 佛教沒說入別的教會下惡道. ) - 如她不抗拒佛法, 教她聽別人念佛, 心跟著聲音. - 親友分工合作. 如有病者比較信任或親近的人, 就集中陪病者, 其他人分擔多些其他打點. 在這些情況, 家人身心壓力都很大, 要互相配合幫助.
2010-09-18 6:11 am
「她若到死仍未能見到想見的人,這對她會做成很大的怨氣嗎?」

為甚麽肯定未能見到想見的人,就會產生怨氣呢?????理據何在?

如果說,有一個人於我在生時傷害過我,
我一直想找機會報仇,
乃至我臨死時仍無法實現,
就有理由相信我死時積集了很大的怨氣,

但對於這位母親而言,
她可以是帶著"遺憾"而離去的,
"遺憾"與"怨氣",不能相題並論啦,

母親渴求見子女最後一面,乃是人知常情,何來罪大惡極之理呢?
子女渴求送別臨終的老人,又豈有過錯呢????????

對於有這種經歷的母親而言,
她臨終前渴求見子女一面,也許有著很多動機的,
比喻說:
她臨終前希望對向來疏離的子女說聲"對不起",以表達她未有盡母親責任之歉意,
她臨終前希望子女能找著她的手,展露親情,化解向來的冷漠關係和敵意,
種種渴望,也許只是作為她上路前的一種安慰,粉飾人生的句號,

儘管願望落空,也只能算是一個遺憾,不一定產生怨氣,

因此,在評論這位母親,不能全然傾於負面思維,
她渴求見子女一面,可以和一般的母親一樣,都是出於母愛,
母愛是自私的,她亦不會例外,

人學佛,才會修行,
明解因緣,才學習怎樣放下,
放下,是放下妄執,而不是放下親情,
一個在家的學佛母親,總不會說:「我所生的只是空氣,毋須理會,」
作為母親,就必緣於情,
在家學佛的母親,臨終前,同樣渴望子女在她身邊的,,,
發乎情,出乎意,相當合情合理,
若無法實現,學佛的智慧,還是可以叫她能放下種種心結,

當然,
種種遺憾,都屬於不解之心結,都不利於離世的人,
但也不一定構成怨氣,,,,,,

成不成怨氣,還要看這母親與子女的情感關係,
如果母親沒有怨恨子女,就不會構成怨氣,
單純的思念,渴望,都是合乎世間情理的,
2010-09-17 8:30 pm
這樣就很麻煩,在佛教說如果是離世前,苦有仇恨心會下地獄,妒嫉心就會下餓鬼,痴痴迷迷就會去了當畜生。

要看她當時走的什麼樣子,因為有些人前生做的善事夠她今生同下生都不用不完,這種人就算他今生做很多壞事走時很仇恨心,不過由於她上一生善事在她離世時走出來,一樣可以轉生好地方或者當人。

不過你朋友他不去見他自己母親都是一種業,是2母子做出來的業,如果你可以和你朋友聊下,希望他盡快去見下盡孝,今生雖然母親沒有照顧過他,不過她都有生他的因,沒有他母親他不能來到人世,((有些人可能會說,我不想來,說這種說話的是忘恩,佛教說每個人來人間都是他自己心很想來。))不可能享有快樂,再說他恨媽媽沒照顧他,不過他忘了媽媽十月懷孕時都很多辛苦和辛酸,他不明,你是他朋友就和他說,每個生小朋友女人懷孕十月個都不好受,全身都水腫,又會嘔腰骨因為他慢慢養大成受他體重每日都很累,身體上很多明顯轉變,他媽媽十分辛苦,到他出生時他媽媽都是以一命換一命生出來,不要以為我吹牛,在之前你們有看新聞在浸會醫院有孕婦分娩羊水栓塞死亡,我都聽過自己朋友生小朋友剖腹生產,她說自己當時很害怕,原因醫生和她說開完之後子宮很多微絲血管流血不止,如果不好彩我相信都見不到我朋友了,你想想我們這個醫學都那麼先進年代生小朋友代價都不是百分之百,何況你朋友媽媽生他當年的時代。

說話回來普通朋友這些時候有想見下他,他都會去見下當了一個她心願,是出於慈心布施,他就因為自己一點私心就想不了了之一件事都是自私,但在這裡看就看到是業關係出現,原因你朋友可能懷恨或者一個不善心,這樣不能化解他和他媽媽因果,所有佛門一句對聯,[[ 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 ; 兒女是債 ,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

不過我師父說過兒女來得多數都是討債,因為兒女未成年之前都一直要父母照顧,父母都是給自己最好他們,當來兒女大了兒女就會成家生小孩,到他們都這樣對自己兒女,但兒女父母他們就以經忘了,或者想他們快點死,當然在現今都有很差父母不理自己小朋友,但要他自己懂不懂想,他想化解這個因,他和自己媽媽仇恨,還是想積怨下去,普通人就相信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但我們佛教徒看法是,他種了這個因在自己心中,張來或者不久,這個因養大之後,他要自己吃回這個果,是相當痛苦,因為不善心仇恨之心,不止是今生會自己吃回,來生都會再受,如果他能夠在他媽媽,未去世前放下不善心,盡點孝道,他張來有小朋友他的小朋友都會這樣對他的,如果他不信不重要,在人道立場我們有道德的人都會做一個善良的人應該做的事,再如果這個都沒有,你就和他說就布施都是一場相識,看在一個就快離年老就死老人份上,當下義工當為自己積陰德,總好過賣棋籌款。

2010-09-17 12:40:21 補充:
再講一點,在我家鄰居有家人,年老的夫妻,在不久之前8月,老婆婆走了,在生之前他老公,每天都痛罵她的,還要亂丟東西,恐嚇老婆婆,在老婆婆離世之後,現在我差不多每天都聽到老公公在放大悲咒,看到老公公之前做的不善心和惡事,現在由老公公的心生出來,你可能不信,不過我就很感受到。

2010-09-17 12:43:42 補充:
業很多不同形式出現,這個都是可以說是業出現。

2010-09-17 12:58:07 補充:
不過我想再補充點,多數人都不小心會落入餓鬼,因為對在生時都有執著。

佛教徒修行是為而隨願、隨念往生,去西方極樂,再者去兜卒天,其他佛國土。我南傳師父就會留比較會想在人間修行。

往生時的心態,有六種因素,可以決定死亡後未來的前途:
·1.隨業──善業、惡業,哪一種較重,就到哪個地方去。
·2.隨重──受完重業的果報,依次再受輕業的果報。
·3.隨習──未作大善、大惡,但有特殊強烈的習氣,命終時,便隨習氣的趣向而投生他處。
·4.隨緣──哪一種因緣先成熟,就到哪裡去。
·5.隨念──由臨命終時的心念傾向,決定去處。
·6.隨願──臨命終者的心願是什麼,就決定死亡後到哪裡去。

2010-09-17 13:01:05 補充:
http://www.zenter.org/main.html#talking/where-death-brings-us

或者你介紹你朋友聽下 了一法師說 死後何去。我很尊敬的師父
2010-09-17 3:06 pm
應該找一些高僧大德向她開示,首先令她放下執著,執著往生不是一件好事

去不到西方淨土;然後向她說明無我的道理,不要執著別人和自己;最後可幫她

正授三皈,往生時最低都會中品往生。亡者死前不能滿願,是會有怨氣的

不會帶到下生,因為有怨氣,所以暫時不能投生,放下怨氣就可以立刻投生

在淨土法門,往生分為九品,最好是上品上生,即花開見佛,上品往生都可見佛

上品往生的是精進修行佛法,既發菩提心;中品往生只是精進修行佛法,沒有

發菩提心;下品往生是犯罪者或癡呆者往生時念彌陀聖號而往生的。所以往

生時一心念彌陀聖號,都可以往生西方。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24: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17000051KK001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