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文明,是古代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和猶加敦半島等中南美洲區域的文明。和傳說相反的是,馬雅人從未消失;現在仍有三百萬馬雅人居住在猶加敦半島地區,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說馬雅語系的語言。馬雅從無一個統一的強大王國,整個馬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馬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
歷史
通常,中美洲(Mesoamericans)文明被劃分為三個時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稱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300年-900年為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紀為後古典期。傳說馬雅人在3000年前就開始建造宗教性建築,最早的遺跡是由一些簡單的土墳所組成,後來才進一步演化為金字塔。早期的馬雅文明似乎曾經受到更早的奧爾梅克文明(Olmec)的影響。
奧爾梅克文明在將他們的文化傳播到今日的猶加敦半島以後,便衰敗滅亡。
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馬雅文化最興盛的時期。馬雅人在這地區發展了數百座城市,蒂卡爾(又譯提卡爾)(Tikal)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學者估計在最高峰時,此城有10~20萬居民。他們發展成許多個農業密集的、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為顯著的遺跡是建於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隨它們的皇宮。其他重要的考古學遺跡還有雕刻石板(Maya語:Tetun),這些用象形文字寫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譜,戰爭勝利和其他的成就。帕倫克(Palenque)是古典時代最美麗的馬雅城市,以至人們甚至將它譽為「美洲的雅典」。另外一座著名的城市叫做科潘,從現代遺迹的規模來看可以把蒂卡爾、科潘和帕倫克視為馬雅文明古典時期最大的三個城邦。
馬雅人也曾經參與了古代中美洲的長途貿易,主要的貨品有可可、鹽和黑曜石。
公元九世紀開始,古典馬雅文明的城邦突然同時走向衰落,這種現象多少讓人感到驚訝,其原因現在仍然是歷史學家研究的課題。到公元十世紀,曾經繁榮的馬雅城市均被遺棄在叢林之中。
此後,以奇琴伊察為首,猶加敦半島北部興起一些馬雅城邦,這時開始史學上稱作馬雅文明後古典時期。奇琴伊察城邦政權於公元1224被推翻,繼之以馬雅潘為首的城邦聯盟。1450年,馬雅潘政權因內亂而瓦解。當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陸時,馬雅人的地區實際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 奇琴伊察和馬雅潘時期的馬雅後古典文明,同以蒂卡爾、科潘和帕倫克時期的古典文明相比,在各個方面相差很大,只能說是馬雅文明最後的殘存。
古典馬雅文明衰落以後的後古典馬雅文明,則達不到上述精確水平,今天關於奇琴伊察和馬雅潘時期的史事主要是通過早期西班牙人從當地人聽來的傳說中了解到的。
[編輯] 文明特點
屬於石器文明,馬雅人沒有發明青銅器,更不用說鐵器。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術,馬雅人不會使用銅鐵,也不會使用輪車,輪子的概念雖然在陶器以及一種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用化。但是卻創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農業以玉米為主食,所以又稱為「玉米文明」。沒有牛馬豬羊,沒有出現畜牧業的痕迹,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
數學採用二十進制,發現並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說則是由奧爾梅克人傳授),掌握高度的數學和天文曆法知識。
使用獨特的象形文字:馬雅文字
[編輯] 宗教
墨西哥的羽蛇神雕像宗教在馬雅文明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馬雅的天文曆法,建築所展現的偉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宗教活動的繁榮,馬雅文明建立在神權政治的體制下,馬雅王族和祭司主管宗教,馬雅人的最高神叫「羽蛇神」,由奎特查爾鳳鳥羽毛和響尾蛇組合而成,是風神,又是金星(啟明星),它被視為偉大的組織家、城市的建立者、數學、冶金學和天文學之父,傳說是它給百姓帶來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還掌管農業、豐收與降雨,這在乾旱的尤卡坦半島自然意義非凡。在奇琴伊薩的中心,矗立著一座佔地3000餘平方米的金字塔神廟,名曰庫庫爾坎神廟,是祭拜羽蛇神的神殿。
承繼了托爾特克人的祭祀文化,馬雅人的祭祀活動頻繁而殘忍,戰爭,節日,祈求豐收,等等諸多活動都有祭祀儀式,祭祀不但有豐富的珍寶祭品,馬雅人還用活人的心祭太陽神。馬雅的各個城市之間常有戰爭,戰敗一方通常都會有大批的俘虜被當作祭品處死。 馬雅人最先學會利用橡膠,這也是源於宗教儀式,他們用樹膠做成類似現在足球一樣的東西,在專門的大球場舉行殘忍的遊戲,兩方用除手以外的任何部位傳球,球不能落地,並且要設法將球投入牆上的石圈中,輸的一方將當作祭品處死。但亦有地方如奇琴伊察,勝利一方或落敗一方的領隊被用作犧牲的說法同時存在(據說後來就以替代品取代了)。這樣的遊戲通常要進行幾天幾夜才能分出勝負。(參見中美洲蹴球)
因字數限制所以只能打上這些
參考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6%AC%E9%9B%85%E6%96%87%E6%98%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