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牧羊的秘訣

2010-09-17 8:30 pm
想知道卜式牧羊的秘訣

如何在十年內100頭羊變成1000頭羊

回答 (1)

2010-09-22 10:50 am
✔ 最佳答案
卜式是漢武帝時人,“以田畜為事”,因輸財助邊而被提拔,官至太子少傅。曾以“羊百餘”“入山牧,十餘年,羊致千餘頭”。又曾為漢武帝牧羊上林苑中,“歲餘羊肥息”。他總結養羊的經驗是:“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史記·平準書》、《漢書·卜式傳》)的確是一個養羊能手。 《卜式養羊法》可能就是後人根據他的養羊經驗撰寫而成的。

由於篇幅過長,以下是摘錄部分內容以供板大參考~

給料
(一)芻料槽   
漢朝卜式撰養羊法中提及“積茭之法於高燥之處豎桑棘木作兩圓柵,各五六步許,積茭著柵中高一丈,亦無嫌任羊遶柵指食竟日通夜口常不住,終冬過春無不肥充,若不作柵,假有千車茭擲與十口羊,亦不得飽,群羊踐躡而已,不得一莖入口”。古代飼主要使羊隻充分利用糧草,採用“積茭之法”;即在高處豎起木棍並做成圓柵,茭草積放於其中,任羊圍在柵邊抽食。

此方法之好處
1. 可避免羊隻踐踏乾草,而造成浪費。

2. 可讓羊隻口口嚐到新草,因而增加食慾。

3. 節省勞力,無須經常添加草料。

(二)飼料原料   
先人對大豆有獨特之見解,農政全書記載“……三四月中種大豆一頃”,又載“大豆悉皆倍勝”;“凡初產者。宜煮榖豆飼之。”可見當時已瞭解大豆有益於羊隻之發育。

大豆富含蛋白質,其含量高達44﹪是很好的飼料原料之一,現今家禽及家畜飼料之蛋白質來源之原料主要用大豆。

其理由如下:
1.風味好、色澤佳,深具商品價值。

2.成分變異少,品質安定。

3.胺基酸組成平衡,消化率高。

4.使用上無用量之限制。

5.不易變質故黴菌及細菌污染較少。

6.可取代昂貴之動物性蛋白。

(三)補充鹽   
農政全書記載“養羊法。當以瓦器盛一升鹽。懸羊欄中。羊喜鹽。自數還啖之。不勞人牧”。由於羊隻喜食鹽,中國大陸民眾語云:“羊性好鹽,常以鹽啖為妙”。又語云“春不啖鹽,夏不好;伏天不啖,不吃草”,其意為羊隻在春天鹽攝取不足,影響生長,在炎熱夏天對鹽之需求更甚,若羊隻無法攝取鹽,則影響食慾,羊隻不吃草。

放牧
(一)牧羊人   
羊群放牧應當找何人較適當呢?漢朝卜式撰養羊法中提及“羊必須老人及心性宛順者起居,以時調其宜適”;即要選用年長且心性婉順之人,因為此種人才能行動順羊性,出牧以天時。明朝農政全書補註“若使急性人及小兒者欄約不得。必有打傷之災,或遊戲不看,則有狼犬之害。懶不趨行,無肥充之理。將息失所,有羔死之患也”。其意義為個性急躁之人及小孩萬萬不得當牧羊人,因個性急躁之人會把羊隻打傷;而小孩則因其性貪玩,而疏於看顧羊群,故羊隻易遭受狼犬之攻擊,並且小孩懶於驅趕羊群,羊隻不易增胖。

(二)一日放牧之時間   
春夏氣候溫暖,宜早放牧,其原因除了早上太陽較溫和,另一原因為春夏有露水草,牧草濕嫩嗜口,但應防止羊隻貪吃而常得腹脹症,惟對泌乳母羊,則不必過度顧忌,吃了反而膘肥奶多,中國西北地區仍沿用著趕羊吃露水草之習慣;秋春多霜風雪,應晚出牧。另一目的為防止吃霜草,所謂霜草係指帶有霧氣凝集而成冰晶的草,在氣溫與草溫很低的早晨,羊隻採食霜草後會引起腸胃或子宮劇烈之收縮而造成流產。故農政全書記載“……既至冬寒。多饒風霜。”

我國古代對生病羊群之觀察   
羊感染傳染病,有時來不及觀察,其發病迅速,此即“羊有病,輒相污”亦即羊隻生病,很容易互相感染。在牧區飼養大群羊隻,動則數百至千頭以上,若要每隻一一巡視,需時甚久,實施困難,故我國古代採用“欲另別之,法當攔前,做瀆深二尺,廣四尺,往還皆跳過者,無病;不能過者,入瀆中行過,便別之”。其意為要區別病羊的方法為,做一條深溝,深二尺,寬四尺,驅趕羊隻跳躍深溝,若羊隻跳過深溝則無病,而掉入深溝用爬行而過之羊隻便是有病,以此迅速的區別健康與生病之羊隻。

參考: google大神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4: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17000015KK023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