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10年至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共殖民朝鮮半島36年。對朝鮮半島人民來說,是永遠不能忘卻的屈辱歷史。這就是為什麼韓國人對日本的民族仇恨到現在都難以抹去的原因。
滅文滅種,進行殘酷統治
1910年,日本人針對朝鮮歷史地理書籍進行了一次全國性搜查,日本人企圖通過燒毀書本,消滅朝鮮人的民族意識。日本人還要徹底剝奪朝鮮的歷史與語言,他們對朝鮮人實施了民族文化滅絕政策。
1938年,中學課程取消了朝鮮語教學,學校被迫完全採用日本學校的課程。隨後,小學也不再教朝鮮語。包括朝鮮民族史和朝鮮地理等課程的所有朝鮮語課程都被取消,課內課外都禁止講朝鮮語,只能講日本語,違者將受到嚴厲處罰。
為加強奴化教育,總督府制定了《皇國臣民誓詞》,逼老百姓每天朗讀,在朝鮮民眾中推行“皇民化”洗腦教育,宣揚對日本天皇的崇拜。
除此之外,朝鮮人民還被強令“參拜”日本神社、“遙拜”日皇宮城。總督府還制定了臭名昭著的“思想矯正法”,對稍有愛國意識的朝鮮人,均以“思想犯”論處,進行無情打擊。路人如果交頭接耳或大聲歡笑,都可能被帶到警察所審問,如果審問時態度不好或有反抗情緒,將被遣送到鐵礦或煤礦強制勞動,據統計,僅1930年因此罪名被捕的有近4萬人,1934年則達6萬多。
更有甚者,日本人還強制朝鮮人“創氏改姓”,對於儒教文化圈的民族來說,姓是種族血脈延續的標誌。總督府強制朝鮮人用日式名字,將姓氏改為“複姓”,如“金”姓改為“金村”等,強令他們做背棄列祖列宗的不孝子孫。面對如此屈辱,不少朝鮮人選擇自殺,或大批流亡到中國東北,以避開改姓。1945年光復後,朝鮮民眾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砸掉寫著日本名的門牌,恢復原姓氏。
不甘屈辱,朝鮮人不斷反抗
朝鮮人的反抗早在日本吞併朝鮮的前一年,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刺殺伊藤博文事件。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99622/
僅在1910—1913年間,朝鮮人與日本統治者之間發生的武裝衝突就達2000多起。1919年3月1日,爆發了反抗日本侵略暴行的“三一運動”。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8%89%E4%B8%80%E9%81%8B%E5%8B%95儘管功敗垂成,但在朝鮮人民心目中卻成了偉大紀元的開始。
1936年,韓國運動員孫基禎在柏林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中一舉摘冠。當他登上領獎台時,卻毫無勝利的喜悅,這是因為,孫基禎雖然是韓國人,但在比賽時必須代表日本,就連代表國家的八卦太極旗也被“太陽旗”取而代之。儘管他不止一次地聲明自己不是日本人,並且每次簽名時都要在韓文名字後用英文寫上“KOREA”,但當他登上領獎台時,胸前卻不能戴上太極旗的標誌,運動場上升起的血紅“太陽旗”令他感到憤懣與羞恥……
當時,韓國《東亞日報》在刊登這張照片時,故意將孫基禎手中的“太陽旗”,換成韓國的“太極旗”,這是在日本殖民當局對韓國輿論實施高壓的情況下,韓國媒體所能作出的惟一的無言抗議。即使如此,《東亞日報》也難逃厄運,它被勒令無限期停刊,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韓日兩國政府在處理歷史問題、彌合殖民創傷方面也都付出了相當的努力。1965年簽署了日韓解決戰後賠償問題的協定後,日本向韓國政府和韓國民間人士支付了數億美元賠償。日本政府也曾在不同時間表達過對殖民歷史的反省。但幾十年來,韓國國內一直存在濃重的反日情緒,究其根本原因,則在於日本政府一直不願正視歷史。
韓國媒體不久前所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0%的韓國人表示,日本迄今不願坦率承認侵略歷史是他們反感日本的主要原因。概括說來,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幾點:
漢江奇蹟
二戰後,韓國在短短幾十年創造了“漢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日本一些政客認為,“韓國的鐵路、通訊等產業基礎設施是由日本人奠定的,所以韓國才會促成光復後的經濟發展”,韓國發展應當感謝日本殖民。這種殖民者的論調使韓國人民再次受到傷害。
教科書問題
1982年,日本文部省將教科書中對亞洲國家的“侵略”改寫成“進出”。中韓對此提出抗議。近年來,日本教科書內容又大大縮減了有關隨軍慰安婦與南京大屠殺等問題的內容。慰安婦是韓日討論戰爭責任中最有象徵意義的問題,也是韓國民眾非常關心的問題。日本政府在此問題上的態度令韓國民眾十分不滿。
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靖國神社曾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精神支柱,現供奉著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2000餘名二戰戰犯的牌位。因此,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是直接關係到日本當政者如何認識日本侵略歷史的原則問題,是關係到日本未來走向的重大國際問題。然而自1975年以來,日本歷任首相均到此參拜,卸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更是先後4次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政要的這些做法,使人們看不到日本政府反省歷史的誠意,當年的強行併吞,成了日韓百年來糾葛不斷的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