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條中國歷史問題阿

2010-09-12 10:39 pm
1.清朝消滅明朝遺臣的先後次序



2.被滅原因(繼上題)

回答 (2)

✔ 最佳答案
三藩之亂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轉到: 導航, 搜尋 三藩之亂是清康熙年間平西、靖南、平南三藩王,藉口清政府的「削藩」之議而發動的反清戰爭。目錄[隱藏]1 三藩2 撤藩緣由3 三藩之亂4 注釋
三藩清朝初年,由於順治、多爾袞等清朝統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以漢制漢」,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一些南方省份: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鎮守福建,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擁有直屬軍隊、可調整稅賦等。鄭經是世襲南明延平郡王而與清帝國敵對的台灣統治者,亦以「反清復明」的名義,加入三藩的行列,參與此次的反清戰爭。[編輯] 撤藩緣由清初三藩勢力幾及全國之半,形同割據[1]。吳三桂節制雲、貴兩省督撫,得順治允,可自授除文武官員,戰馬優先挑選,號為「西選」,「西選之官遍天下」[2]。平西藩一年消耗軍餉數百萬兩,財政收支中央授權調配,仍佔清朝年賦稅支出三分之一[3]。有壟斷鹽井、銅礦之利,所鑄之錢時稱「西錢」。平西藩經清廷授意,有通使達賴喇嘛之責,保互市茶、馬之業,「廣徵關市、榷稅、鹽井、金礦、銅山之利,厚自封殖」[4]。部下將士多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勇健善鬥,「日練兵馬,利器械」[5]。其餘兩藩也享特許,得以在地方專權,耿精忠「以稅斂暴於閩」,縱容部下「苛派伕役,勒索銀米」,妄稱「火耳者,耿也。天下有故,據八閩以圖進取,可以得志」。尚可喜,縱容屬下經營鹽商,「每歲所獲銀兩不下數百萬」,將兵權轉交其子尚之信,罔利恣行,官民怨恨。清初財賦可謂半耗費於三藩。康熙帝親政後,知前代藩鎮之得失,曾說:「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編輯] 三藩之亂康熙六年(1667年),吳三桂以目疾請解除總管雲貴兩省事務,康熙批准,責令雲貴兩省督撫管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由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清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令尚之信撤藩。吳三桂和耿精忠於是年七月先後疏請撤兵,以試探朝廷動靜,這時朝中對於三藩的處置分成兩派,索額圖、圖海等以為三藩不可動,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則贊成撤藩。康熙帝說:「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6]康熙遂下令三藩俱撤還山海關外。吳三桂率先舉兵反叛,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分兵攻陷湖南、四川。耿精忠(耿繼茂之子)、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後響應於福建和廣東,廣西孫延齡、陝西王輔臣亦反,台灣奉明朔的延平郡王鄭經也率大軍十五萬登陸福建;吳三桂急派其得力大將左都督王屏藩出兵漢中前往支援;清廷的西線戰場形勢趨於嚴峻。康熙皇帝集中主力南征吳三桂,同時停撤平南、靖南二藩。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起,戰場形勢開始有利於清軍,陝西的王輔臣與清廷對峙三年之後,終於接受康熙的招撫,耿精忠勢窮乞降,尚之信也繼而降清。吳三桂佔領湖南後,未趁王輔臣之響應,溯江北上,坐失戰機,而清軍則貫注全力,收復湖南大片土地。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大封百官諸將。當年八月十七日秋,吳三桂病死,馬寶等迎其孫吳世璠繼承帝位,改元洪化,扶柩返回雲南。清大將軍察尼趁吳軍軍心不穩攻擊岳州(今湖南嶽陽),「岳州為湖南咽喉要地,必此地恢復,則長沙、荊州之兵始能前進」,康熙十八年正月,攻佔岳州,局勢急轉直下,接連攻陷常德、衡州等地。吳軍退據武崗、辰龍關。八月,岳樂、喇布等攻破武崗,十九年三月攻破辰龍關。大將軍安親王岳樂攻克湖南長沙,大將軍簡親王喇布收復衡州,傅宏烈等部收復桂林,甘陝清軍收復漢中、重慶、成都。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吳世璠退回昆明。至此湖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被清軍次第收復。康熙十九年(1681年)三月趙良棟建議自湖南、廣西、四川三路合擊,進取雲貴。康熙二十年(1681年),雲貴總督蔡毓榮主攻,統合定遠平寇大將軍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雲南,佔五華山,圍昆明城,城內糧食不繼,文武大臣紛紛投降。十月趙良棟指揮所部綠營兵率先攻破昆明,餘眾將從攻湧入,二十八日吳世璠絕望自殺,二十九日吳軍出城投降。至此歷時8年,蔓延10省的三藩之亂才平定下來。三藩之亂的平定,穩固了滿清政局。此後攻取明鄭的思明州,使前明故土完全納入清廷的掌控,以及往後康雍乾三帝疆域的拓展,「康乾盛世」也由此開端。
2010-09-13 1:50 am
首先是吳三桂,然彼尚可喜,最後是耿
參考: 劉備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16: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12000051KK008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