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紀曉嵐的生平(約200字)

2010-09-12 6:50 pm
我們老師要我們去找紀曉嵐的〝生平〞
可事他只要200 字 ♥

請幫我把紀曉嵐的生平縮成200字[大意就好] 不要弄太長給我看= =

拜託 ♣
更新1:

請問這些字有200字嗎? ♤♤

回答 (3)

2010-09-13 4:30 am
✔ 最佳答案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一八零五年);直隸(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是活躍在清朝乾隆嘉慶盛世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並曾以其非凡的文才、學識與成就,被譽為「一代文宗」。

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曾有記載說他「少奇穎,讀書目數行下。夜坐暗室,目閃閃如電光,不燭能見物。比知識漸開,光亦斂矣。」如此看來,紀曉嵐在幼時似乎是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這裡且不去考證他的特異功能是否存在;但可以確定,紀曉嵐自幼即是聰穎過人、刻苦讀書而又博聞強記的。

紀曉嵐在二十九歲時(乾隆十九年)中進士第,後曾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任禮部尚書,二度任兵部尚書,並被授為內閣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還擔任過多屆的鄉試正考官、會試同考官及會試總裁官等,慧眼選拔和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對促進乾隆盛世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紀曉嵐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績,是領修了《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他受命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這部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集古中國之文英,薈中華之書萃;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四十四類,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約八億四千萬字,篇幅相當於明《永樂大典》的三倍半。紀曉嵐還親手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著錄了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
2010-09-13 6:38 am
一代文宗--紀曉嵐生平簡述


(http://www.epochtimes.com)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一八零五年);直隸(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是活躍在清朝乾隆嘉慶盛世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並曾以其非凡的文才、學識與成就,被譽為「一代文宗」。

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曾有記載說他「少奇穎,讀書目數行下。夜坐暗室,目閃閃如電光,不燭能見物。比知識漸開,光亦斂矣。」如此看來,紀曉嵐在幼時似乎是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這裡且不去考證他的特異功能是否存在;但可以確定,紀曉嵐自幼即是聰穎過人、刻苦讀書而又博聞強記的。

紀曉嵐在二十九歲時(乾隆十九年)中進士第,後曾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任禮部尚書,二度任兵部尚書,並被授為內閣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還擔任過多屆的鄉試正考官、會試同考官及會試總裁官等,慧眼選拔和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對促進乾隆盛世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紀曉嵐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績,是領修了《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他受命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這部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集古中國之文英,薈中華之書萃;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四十四類,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約八億四千萬字,篇幅相當於明《永樂大典》的三倍半。紀曉嵐還親手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著錄了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

這段期間的紀曉嵐,表面雖看似風光,但實際上在那個文字獄盛行的年代,卻如在夾縫中求生存般的艱辛。他雖為官五掌都察院,三任禮部尚書,兩任兵部尚書,嘉慶時任太子少保兼國子監事,協辦大學士等職;也曾在龍顏大怒時,被貶斥為「倡優」、「腐儒」。話說有 一次,當他向乾隆皇帝提出有關軍國大政的建策時,乾隆皇帝變顏色道:「朕以汝文學尚優(我是因你學問不錯),故使領四庫書(所以讓你總領修編四庫全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實際上是把你當個藝人一樣蓄養看待),汝何敢妄(你怎麼敢)談國事!」一國之重臣,在君主的眼裏,形同藝人,玩玩鬧鬧,何嘗有什麼抱負可言。就在如今的電視劇裏紀昀的作用也不過是應對子,做文字嬉游﹔誦贊詞,陪著皇帝微服私訪而已,哪敢越雷池半步?故爾紀昀雖在高位,政績上,卻沒有太大的作為。這種局限性,也是由不得他的。

紀曉嵐以其卓越的學識與非凡的才華聞名朝野;在民間更因他廉政愛民、才學出眾,特別是因他性喜詼諧、機智過人,而流傳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趣聞軼事。


下面沒有了

一天紀曉嵐進宮要面聖,被一位太監攔著。
那太監素知紀曉嵐饒富機智奇才,

便央求他說個故事否則不讓他過去。

紀曉嵐沒辦法只好說道:「從前有一個太監」,

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卻不說了。

太監等了半晌忍不住問道:「下面呢?」

這時紀曉嵐笑了笑說:「下面沒有了。」

太監紅了臉訕訕的讓紀曉嵐過了去。

是狼是狗

話說紀曉嵐當禮部侍郎的時候,一天尚書和御史連袂來訪。
聊著聊著,突然外頭跑來一隻狗。

尚書心中突生一計要取笑紀曉嵐,

便道:「咦,你們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紀曉嵐知道尚書在捉弄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

「要分辨狗或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看牠的尾巴,

尾巴下垂的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道:

「哈哈,我還道那是狼是狗呢,原來上豎是狗,哈哈,哈。」

此時紀曉嵐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

「另一種分辨的方法就是看牠吃什麼。

狼是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御史**)

這下子連御史也噤聲無言了。

雙錘擂鼓

有位自命不凡的青年文人拿著自己的大作去請紀先生批閱,
紀公提筆在篇後批著:『此文有雙錘擂鼓之聲』

那位青年作家洋洋得意,以這批語逢人便告。

有人詢問紀公:『為何要將一篇不通的文章加上這麼好的評語呢?』

紀公大笑道:『你們根本不懂得這評語的意思,

一個錘擊鼓,所發出的聲音是:通!通!通!

雙錘擊鼓時,鼓聲是不通!不通!不通!....』

巧對

話說紀曉嵐考上狀元的時年紀還很輕,
於是便有個太監想戲弄他,

出了個上聯要他對:

「小翰林 穿冬服 持夏扇 一部春秋曾讀否?」

紀曉嵐不甘示弱便回道:

「老總管 生南方 長北地 那個東西還在嘛? 」

巧對

清乾隆時,大學士紀曉嵐為人幽默,不受世俗思想朿縛。
某年初一,朝拜了皇帝之後,回到家中。

一班趨炎附勢之徒充斥門庭,要為「老師」拜年。

紀曉嵐不勝其擾,但又不得不勉強應酬。

忽然,紀曉嵐不覺大笑。

徒子徒孫以為做了什麼令老師高興之事,紛紛查問究竟。

紀曉嵐不慌不忙說:沒什麼,只是想到了一個貼切的對聯罷了。

徒子徒孫當然不會放過機會讓老師過過發表慾,

一定要老師說出來。

紀曉嵐說:「大家不怪我,就說吧,

今早學生頭搶地,昨夜師母腳朝天。」
參考: 賽諸葛BOSS智慧
2010-09-12 7:16 p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4%80%E6%98%80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8/c5422.htm

http://tw.myblog.yahoo.com/jw!vZ8ki1WUERmX9zegbrCNy7l3/article?mid=8704

給你幾個網頁資料

還是要親自看過 再稍微用點心就可以作出簡短敘述

2010-09-12 11:19:23 補充:
紀昀(1724年六月十五日-1805年二月十四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諡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2010-09-12 11:20:08 補充:
官宦人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後入翰林院供職「庶吉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1],於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寫了不少的作品,後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

2010-09-12 11:20:25 補充:
二年後因乾隆皇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福建學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等。

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嵐老死於北京,壽高八十二歲。生前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收錄日期: 2021-04-20 23:31: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12000010KK025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