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我要白居易簡介

2010-09-10 2:06 am
急~我要白居易簡介
約100字

回答 (4)

2010-09-10 4:23 am
✔ 最佳答案
白居易,字樂天,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他的詩歌現存進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諭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2010-09-11 1:50 am
白居易,字樂天,生於(西元772)唐代宗大曆七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846年)武宗會昌六年卒於洛陽的香山。是緊接盛唐以後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詩與元稹齊名,世稱「元白」。他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詩經》「風雅比興」的傳統。《與元九書》為其詩論綱領,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 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而《長恨歌》則被詩評家譽為千古絕唱。
詩名顯赫
不象韓愈、杜甫和其他一些大詩人那樣,死後才受到後人的特別推崇,白居易在生時便詩名顯赫,受到舉國上下、甚至外國人的崇拜,而且其影響在歷史上經久不衰。在他盛名的二十年時間中,各地寺廟道觀、郵亭等處的牆壁上都能看到他的詩。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野老牧童,不分男女老幼,甚至不識字的老太太,都是他詩歌的忠實欣賞者和積極的傳播者。當時傳抄他的詩拿去賣錢或者換酒、換茶喝的人到處都是;能夠唱誦「長恨歌」的歌妓會抬高身價,自覺與眾不同;甚至外國的宰相也托來朝的商人以百金一篇的奇價購買他的詩作。
白居易一生寫過的「諷諭詩」比別的詩人都多,充分顯示出他同情社會底層的善良本性(有名的比如《賣炭翁》、《觀刈麥》以及《繚綾》等等),使人至今讀起來還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善心的巨大感化力量。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在關心和同情窮人的同時,他還往往能反躬自問,把自己的優裕生活看作值得羞愧的事情。比如看到饑餓的婦女抱著小孩,在麥地上撿拾別人收麥時掉下的一顆顆麥粒來充饑,他便聯想到自己「不事農桑」還拿「三百石」俸祿,而感到深深的「自愧」(見《觀刈麥》)。
不入廟的修煉人
白居易的善念逐漸使他完全走上了修佛的道路。特別是在晚年,他自號「香山居士」,成為一個不入廟的修煉者。修佛使他明白了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因此在遇到生活中的磨難時(他曾貶官到江州作司馬),就不會像平常人一樣地過份憂愁和煩惱。而且他對名利也逐漸地放淡,告誡世人不可過份追求,否則自招災禍,人世間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言行招來的。如白居易的《感興二首》「吉凶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白居易的一些詩作也表達了詩人在修煉中的一些體悟。他在《讀禪經》中寫道:「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宿命通」功能
盛唐前後,許多朝廷命官和文人都修佛,其中一些人也都知道自己的前世。白居易也有比較強的「宿命通」功能, 他曾在《自解》這首詩中說,「房傳往世為禪客,王道前生應畫師。我亦定中觀宿命,多生債負是歌詩。……」(據說房太尉前世是個修佛的和尚,而王右丞(即大詩人王維)前生是一個畫家;我也打坐入定,用宿命通看自己的往世,結果發現我原來的好多世中都一直與詩歌有著不解之緣)。他在這裏告訴我們,原來他的詩歌天才是在許多世中不斷地積累起來的。
這一說法為「天才」找到了最自然的解釋,並且也被當今西方「輪回轉世」的科學研究所證實。
2010-09-10 4:30 am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唐下邽(今陝西渭南縣附近)人,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編輯] 白居易的詩歌

他的詩歌現存近3000首。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諭詩。但他影響最大的是新樂府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如《賣炭翁》序為:「苦宮市也」,揭露朝廷以宮市方式強行劫奪百姓資財。但《新樂府》詩也存在著從理念出發,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傷詩中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 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同情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 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同情和美化李,楊的執著愛情。這是長恨的正文。在藝術的表現上,前半篇寫實,後半篇穿插虛構的情節和幻想的仙境。全詩語言聲調優 美,抒情和敘事交融一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白居易的詩歌平易淺進,在當時已經流播很廣,甚至遠及「日本、暹羅(泰國)諸國」。






[編輯] 白居易的政績
•唐長慶年間(821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乾枯無水,便主持重修六井,以利農田灌溉。又見西湖舊堤倒塌,往往造成農田乾旱,因此修建一道從西湖斷橋到孤山的長堤,在堤的兩岸栽種楊柳,既修水利又美化西湖;後人稱這條長堤為白堤。
•寶曆二年(825年),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編輯] 傳聞軼事
唐時官員流連妓院風氣興盛,清人趙甌嘗有描繪其時之詩曰:「風流太守愛魂銷,到處春翹有舊游;相見當時疏朝綱,尚無官吏宿娼條。」《舊唐書·白居易傳》載:「初,居易罷杭州,歸洛陽,於履道里得故散騎常侍楊憑宅,竹木池館,有林泉之致。家妓樊素、小蠻者,能歌善舞。」白居易作詩讚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後世小說家多有描述其私生活,真實與否,或未可知。如北宋錢易《南部新書》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嘗蓄妓,「白樂天任杭州刺史,攜妓還洛,後又遣回錢塘。故劉禹錫有詩答曰:『其那錢塘蘇小小,憶君淚染石榴裙。』」[1]。元、白二人交情好,有時相易其妓[2][3]。1997年,舒蕪在 《讀書》雜誌第三期上發表《偉大詩人的不偉大的一面》,指責白居易狎妓而不尊重女性。寶曆中赴蘇州刺史任上,白居易詩《對酒吟》中已經可以看到家妓的描 寫:「公門衙退掩,妓席客來鋪。履舄從相近,謳吟任所須。」白居易的《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寫盡了妓院的風情萬種。



而據石繼航所著之《長安月下紅袖香:盛世浮華中的女子背影》一書所述,舒蕪之文有描繪白居易成為老淫魔之嫌[4],其書亦指白居易與家妓樊素和小蠻感情良好,但未知有否越軌事,然即使有,亦非狎玩,可說是兩情相悅[5]。由此可知,白居易與妓之事,實非重要,且其時文人幾乎皆有,不應獨責白居易。



另,值得一提,宋《廣韻》曰︰「妓,女樂也。」,足見其時之妓非專指賣春者,亦包括以表演、娛賓為業的藝妓、歌妓等,即女藝人,實情如何,今人難以定斷。
2010-09-10 2:23 am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唐下邽(今陝西渭南縣附近)人,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希望幫到你啦~
比我做最佳~唔該!!!!!!!!!!!!


收錄日期: 2021-04-29 00:14: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09000051KK007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