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對主體及個體的傳譯

2010-09-06 6:29 am
各位師兄好:近日與朋友說及西方所說個體與主體.人生下來只是一個體(nobady),如有主體的參與,才突出主體的創造性.
但佛教是怎麼說個體與主體?多謝各位師兄指導!

回答 (2)

2010-09-06 11:09 am
✔ 最佳答案
有緣相遇的網友啊!幸會,你好!^_^有關資料請閣下參考: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AN/an019_39.htm
華嚴「十玄門」的哲學意義
湯一介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下輯......


十)唯心回轉普成門﹕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701009050176713873370000.jpg
《金獅子章》說﹕「金與獅子,或隱或顯,或一或多,
各無自性,由心回轉。說事說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轉普
成門。」......以上就「十玄門」之哲學意義分別述之,如我們從總體
上考察其哲學意義,我認為可注意者有﹕第一,一概念必有
其相對應之概念而立,如有「體」必有「用」,有「統一性
」必有「多樣性」,有「排他性」必有「共存性」等等﹔第
二,所有成對之概念均為互補性之概念,故在法藏思想體系
中必然表現819頁為相對之概念之統一,從表面上看「同一性」與「差別性」
是一對相對應之矛盾概念,但正因為它們是相對應之矛盾概
念才有不可相離之互補性﹔第三,法藏之「十玄門」只是舉
出十個方面的相對應的概念的相關性,但並不是說只有這十
個方面的相對應的概念有相關性,而是說任何一概念都有其
相應之概念,這一對相對應之概念必是相互成立、互補的,
這樣才構成一圓融無礙之圖景。

通過對「十玄門」的哲學意義的分析,我們可更為集中
地討論幾個哲學問題,如果我們順著華嚴宗之思路來考慮,
有些今日討論的哲學問題或可得出較為合理解決之途徑。
(一)關於「先有飛機還是先有飛機之理」的討論。這
個問題實際上是「事」與「理」的關係問題,馮友蘭先生的
「新理學」據新實在論而提出「先有飛機之理」,而據唯物
主義則以為應是「先有飛機」。我認為,如果用法藏華嚴宗
理論,則可把這兩種觀點統一起來。
如果說飛機是現實的存在,我們可以說﹕「它是存在的
」,那麼在未有飛機之時的飛機之理只能是可能的存在,而
不是現實的存在,不是現實的存在,我們可以說「它是非存
在的」。如果我們不從飛機的現實性方面而是從其可能性方
面考察,那麼我們可以得出飛機之理可以是真實存在的,因
為「理」可以是不生不滅的﹔而飛機則是可能存在的,因其
只是可能存在的,所以可以是「非存在的」,因為它是可生
可滅的。如果我們從現實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同時考察,那
麼說「理先」(「理」存在,而「事」尚未存在)或「事先
」(事已存在而理未知)都是可以成立的,而都是不能成立
的。蓋因「理先」是可能性方面說的,而「事先」是就現實
性方面說的。不過「可能性」(壞相)可以轉化為「現實性
」(成相)﹕同樣「現實性」也可以轉化為「可能性」。因
此,我們可以說,由「理事無礙」的觀點看「存在與非存在
的差別性與同一性是統一」的。
(二)關於「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問題。哲學的發展
越來越證明「主體」與「客體」雖有別,但只有相對的意義
,從根本上說它們是同一的,而主客二
820頁分是把人們的認識引向歧路的重要原因。相當一個階段,我
們總強調,「思維對存在的關係是哲學的根本問題」以及「
存在是獨立於人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可是如何說明這
個「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呢﹖其實離開人們
的意識,離開了人們對這個「獨立於人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存
在」的說明,「存在」將是無意義的,是空洞的。既是說明
就是在意識之中了。《傳習錄)下中有一段﹕
「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
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中亦何相關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
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花不在你
的心外。」
人們常據此批評王陽明否認「客觀存在」,其實王陽明
根本不是討論「客觀存在」有否的問題,而是討論「客體」
只有在「主體」的觀照下才有意義。華嚴「十玄門」中之「
十世隔法異成門」、「唯心回轉普成門」等正是為我們解釋
「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提供一有意義的思路。現象界之
事物只有在心之觀照下才有意義,「客觀」與「主體」雖有
別,但「客體」的意義是由「主體」給與的,所以「主體與
客體的差別性與同一性是統一」的。
(三)關於「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問題。西方哲學
有「一般」(共相)與「個別」(殊相),中國哲學有「名
」和「實」之討論,西方中世紀更有唯實論與唯名論之爭,
而馬克思主義也頗注意此問題,但對事物的「共性」與「個
別」的統一並不像華嚴宗那樣作了多方面的論證。華嚴宗的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無礙」的觀點對深化此問
題應是有重要意義的。在「十玄門」中「微細相容安立門」
不僅說明「理」(共相、一般)與「事,(殊相、個別)可
以一齊呈現,互相包融﹔而且各個呈現「理」之「事」又都
可以一齊呈現,互相包融,即可由「理事無礙」而有「事事
無礙」以證「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以及「個性與個性之相對
性與互融性的統一」。
當然華嚴宗的思想,特別是「十玄門」所涉及的哲學問
題是多方面的,這裏只是舉例說明之,因此從哲學上探討華
嚴宗的思想應受到重視。
祝事/學業進步,鵬程萬里;生活充實,造福社群。^_^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701009050176713873370011.jpg


2010-09-06 03:16:58 補充:
六者。主伴互現帝網觀。謂以自為主。望他為伴。或以一法為主一切法為伴。或以一身為主一切身為伴。隨舉一法即主伴齊收。重重無盡。此表法性重重影現。一切事中皆悉無盡。亦是悲智重重無盡也。如善財童子。從祇桓林中漸次南行。至毘盧遮那莊嚴大樓閣前。暫時歛念。白彌勒菩薩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彌勒彈指其門即開。

2010-09-06 03:17:20 補充:
善財入已還閉如故。見樓閣中有百千樓[4]閣。一一樓閣前各有彌勒菩薩。一一彌勒菩薩前。各有善財童子。一一善財童子皆悉合掌在彌勒前。以表法界重重。猶如帝網無盡也。此明善財童子依此華嚴法界之理修行位極頓證法界也。此舉一樓閣為主。一切樓閣為伴也。故云主伴互現帝網觀。亦是事事無礙觀也。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2]觀

[3]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2010-09-06 10:24 am
心 和 身

名色
1.五蘊的總名,五蘊之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因受想行識四蘊是心識的作用,只有名而無實體,所以叫做名,色蘊則是由一些極微物質所構成,有質礙的物體,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緣中,人在母胎中漸漸生長,五蘊完具的時候,叫做名色支。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8: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05000051KK017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