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材論翻譯[十萬火急,星期1要交]

2010-09-04 9:11 pm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為,患上之人不使其也。夫材之用,國之棟樑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眾﹑不使其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終身無天下之患,材之得失無補於治亂之數,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於敗亂危辱,此一弊也。又或以謂吾之爵祿貴富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戚在我,吾可以坐驕天下之士,而其將無不趨我者,則亦卒入於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養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為天下實無材,則亦卒入於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為患則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猶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蓋具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於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畫策而利害得,治國而國安焉,此其所以異於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異於眾,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異能於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故未有有其實而不可見者也。”此徒有見於錐之在囊,而固未夫馬之在琥也。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啼齧,求其所以異者蓋寡。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是之時,使駑馬並驅,則唯傾輪絕勒,敗筋傷骨,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後騏驥騕褭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簇以百鍊之精金,羽以秋鶚之勁翮,加強弩之上而之千步之外,雖有犀兕之捍,無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決勝覿武之所寶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則無以異於朽槁之梃。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於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後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於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先王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況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蓋嘗患無材。吾聞之,六國合從,而辯說之材出;劉、項並世,而籌畫戰鬥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廣,人物之眾,而曰果無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更新1:

chui ying yvonne 唔好意思 我係要足成篇語譯 唔要譯d唔譯d 好難睇明

回答 (3)

2010-09-07 1:22 am
✔ 最佳答案
天下之大患,不是人才不多,而是上面的人不想人才多;不是人才不想有作爲,而是上面的人不想人才有作爲。人才是國家的棟梁,得到了人才國家就安泰,得不到就危亡。但是上面的人爲什麽不想人才多,或不想使人才有作爲呢?原因有三。一、上面的人以爲自己君臨天下,不會有任何禍患,人才對他來説沒用,這樣最終是要亡國的。二、上面的人以爲自己榮華富貴,足以誘惑天下人才自動聚集過來,不用禮賢下士,這樣最終是要亡國的。三、上面的人不懂得怎樣尋找人才,並且整天很惶恐德覺得天下沒有人才,這樣最終也是要亡國的。 況且有才能的人,他們的外表憑藉什麼和其他人不一樣呢?在於他們遇到事情能夠處理好,出謀劃策能夠得到好處,治理國家能夠使國家安定,這就是他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在上位的人如果不能夠認真選拔,正確任用,即使他們胸懷如皋、夔、稷、契等人一樣的智慧,尚且也不能使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啊!何況他們是處 於下位的人呢?世上的目光短淺的人說:“一個人如果自身懷有不凡的能力,就像錐子處於袋中,它的尖端立刻會鑽到外面來,所以不存在具有能力卻沒有表現出來的人。”這只看到錐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卻顯然沒有看到馬在馬廄中的情形。劣馬與良馬混雜相處,一樣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牙齒,從此之中尋找馬的本領的人大錯了。等到它拉沈重的車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屢屢鞭策,不讓人費力的駕馭,繮繩晃一晃,千里的路程已經走完了。在這個時候,讓劣馬一道,那麽即使劣馬將輪子弄倒,將繮繩扯斷,筋骨受傷,日夜兼程地追趕,也是遠遠地不能趕上的,在這樣之後良馬和劣馬才能區別開。古代的君主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不認為天下沒有無才的人,於是就想盡辦法來尋找並且考查他們罷了。考查的方法就在於讓他們擔任適合自己的工作罷了。

餘下的3段正在努力翻譯中,請稍候....

2010-09-06 22:36:59 補充:
南越的之一種細竹子(可製為箭桿),集合經多次鍛鍊的金,再以堅勁的鳥羽,加強弩之上而擴之千步之外,雖然有犀兕(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的抵禦,亦都抵擋不住而死亡,這天下鋒利的兵器,是決勝和展示武力的武器。但如果不是其用法,而用此利箭用作做敲擊工具,則此利箭的作用便跟棍棒一樣。雖知道雖然獲得天下的美好的材料和傑出的智慧,但用之不得其方,亦是得物無所用呢。古代的君王,知道這個道理,於是非常仔細地審視出其賢能智力,不論善長的不善長的、強的弱的都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後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2010-09-06 22:37:14 補充:
或者可以說:「古人培育人才,只是順應當前最急切要做的,何也?」說:「天下的法律和制度成立之先,必先探索天下的人才而用之;如果能善用天下的賢能,則可以能恢復先王的法律和制度。如能恢復先王的之法律和制度,則天下的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育才一事也顯的容易得多?這便是我說的求而用之的道理。」

2010-09-06 22:47:00 補充:
噫(表示驚嘆的語氣)!如今天下嘗患沒有人才。我聽了後,六國合縱,而辯解說明的人才出;劉備、項羽時代,而籌畫戰鬥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略、計畫)謀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只要人君肯追求人才,則人才隨時會冒出來。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的廣大,人物的眾多,如果說世上沒有人才可重用的,我不會相信的。
參考: gigi
2010-09-04 9:21 pm
天下之患,不患材(人才)之不眾(多),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擔心沒有人才,而擔心在上位的人不追求人才);不患士之不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不擔心士不想有作為,而擔心在上位的人不想要士有所作為)。夫材之用(人才的運用),國之棟樑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眾﹑不使其為者,何也﹖是有三蔽(蒙蔽)焉。其敢蔽者,以為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終身無天下之患,材之得失無補於治亂之數,故偃然(停止追求人才)肆吾之志,而卒入於敗亂危辱,此一弊也。又或以謂吾之爵祿貴富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戚在我,吾可以坐驕天下之士,而其將無不趨我者,則亦卒入於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養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害怕、恐懼的樣子)以為天下實無材,則亦卒入於敗亂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為患則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猶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蓋具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2014-01-11 11:07 am
瞭解一次、多一次的保障。尋找八大行業工作。必須謹慎小心一點。
小巴常說:保險跟冒險只差一個字,意義卻是大不同!
一通電話、一次詢問。都是為自己的著想。


收錄日期: 2021-05-02 19:3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904000051KK005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