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天下之大患,不是人才不多,而是上面的人不想人才多;不是人才不想有作爲,而是上面的人不想人才有作爲。人才是國家的棟梁,得到了人才國家就安泰,得不到就危亡。但是上面的人爲什麽不想人才多,或不想使人才有作爲呢?原因有三。一、上面的人以爲自己君臨天下,不會有任何禍患,人才對他來説沒用,這樣最終是要亡國的。二、上面的人以爲自己榮華富貴,足以誘惑天下人才自動聚集過來,不用禮賢下士,這樣最終是要亡國的。三、上面的人不懂得怎樣尋找人才,並且整天很惶恐德覺得天下沒有人才,這樣最終也是要亡國的。 況且有才能的人,他們的外表憑藉什麼和其他人不一樣呢?在於他們遇到事情能夠處理好,出謀劃策能夠得到好處,治理國家能夠使國家安定,這就是他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在上位的人如果不能夠認真選拔,正確任用,即使他們胸懷如皋、夔、稷、契等人一樣的智慧,尚且也不能使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啊!何況他們是處 於下位的人呢?世上的目光短淺的人說:“一個人如果自身懷有不凡的能力,就像錐子處於袋中,它的尖端立刻會鑽到外面來,所以不存在具有能力卻沒有表現出來的人。”這只看到錐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卻顯然沒有看到馬在馬廄中的情形。劣馬與良馬混雜相處,一樣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牙齒,從此之中尋找馬的本領的人大錯了。等到它拉沈重的車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屢屢鞭策,不讓人費力的駕馭,繮繩晃一晃,千里的路程已經走完了。在這個時候,讓劣馬一道,那麽即使劣馬將輪子弄倒,將繮繩扯斷,筋骨受傷,日夜兼程地追趕,也是遠遠地不能趕上的,在這樣之後良馬和劣馬才能區別開。古代的君主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不認為天下沒有無才的人,於是就想盡辦法來尋找並且考查他們罷了。考查的方法就在於讓他們擔任適合自己的工作罷了。
餘下的3段正在努力翻譯中,請稍候....
2010-09-06 22:36:59 補充:
南越的之一種細竹子(可製為箭桿),集合經多次鍛鍊的金,再以堅勁的鳥羽,加強弩之上而擴之千步之外,雖然有犀兕(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的抵禦,亦都抵擋不住而死亡,這天下鋒利的兵器,是決勝和展示武力的武器。但如果不是其用法,而用此利箭用作做敲擊工具,則此利箭的作用便跟棍棒一樣。雖知道雖然獲得天下的美好的材料和傑出的智慧,但用之不得其方,亦是得物無所用呢。古代的君王,知道這個道理,於是非常仔細地審視出其賢能智力,不論善長的不善長的、強的弱的都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後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2010-09-06 22:37:14 補充:
或者可以說:「古人培育人才,只是順應當前最急切要做的,何也?」說:「天下的法律和制度成立之先,必先探索天下的人才而用之;如果能善用天下的賢能,則可以能恢復先王的法律和制度。如能恢復先王的之法律和制度,則天下的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育才一事也顯的容易得多?這便是我說的求而用之的道理。」
2010-09-06 22:47:00 補充:
噫(表示驚嘆的語氣)!如今天下嘗患沒有人才。我聽了後,六國合縱,而辯解說明的人才出;劉備、項羽時代,而籌畫戰鬥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略、計畫)謀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只要人君肯追求人才,則人才隨時會冒出來。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的廣大,人物的眾多,如果說世上沒有人才可重用的,我不會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