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陳儀,用人信任,有得有失,軍人出身剛復自用,自信心强,事必躬親,民主風度略差,治事之勤,自奉之儉,非一般為官者能及。 他身處群酋紛起的革命初期,身為一名受良好軍事教育的將領,自為各方爭取之對象。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以至曾經三易其主,這本無可厚非。但他對蔣介石這毫無度量的一代梟雄了解不深;尤其當中國抗戰勝利,蔣在國內聲望達到巔峰之際,却在數年之間,就讓共軍席捲全國,於是國內外各種對他的負面報導與壓力,紛至沓來,當時他的恨與痛可想而知。陳儀眼看蔣領導的國民黨大勢巳去,為避免生靈再次塗炭,在未徵得蔣介石的同意之下,逕自設法與他死敵共黨謀和,這對蔣介石猶如落井下石,以致觸犯天威,就此種下殺雞儆猴惡果。這雖不算寃獄,但畢竟是蔣氏兩代獨裁政權在佞臣環伺下的不義之舉。 陳儀主持台政不到半年,物價即大為波動,例如,米一斤原來只賣1.5元,但民國三十五年初,台北的米價就漲到一斤10元以上,到三十六年二月,已漲到一斤32元,此為台人過去所未曾遭遇過的生活經驗。 戰復大陸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派來了接收人員,陳儀以十萬多噸的台糖做為交換條件,請他們返回中央。就是這樣大陸的四大銀行不來臺灣了,如此保護了臺灣經濟的穩定。 今天民進黨罵陳儀,不曉得陳儀的苦心孤詣,說不定就這樣子才保住了臺灣。否則臺灣的幣值貶的跟大陸一樣,說不定台灣也跟著大陸赤化了。 檢討陳儀的功過,以當時的中國情勢,陳儀治台的理念是不錯的,尤其把台灣跟大陸的金融貨幣體系脫勾,以及帶來大批財經人才像任顯群、孫運璿、嚴家淦等,陳儀治台把二二八的帳算到他頭上,陳儀對台灣都可能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