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儀的功過?

2010-08-25 7:32 am
如何評價陳儀的功過?

回答 (3)

2010-08-25 8:10 pm
✔ 最佳答案
陳儀,用人信任,有得有失,軍人出身剛復自用,自信心强,事必躬親,民主風度略差,治事之勤,自奉之儉,非一般為官者能及。 他身處群酋紛起的革命初期,身為一名受良好軍事教育的將領,自為各方爭取之對象。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以至曾經三易其主,這本無可厚非。但他對蔣介石這毫無度量的一代梟雄了解不深;尤其當中國抗戰勝利,蔣在國內聲望達到巔峰之際,却在數年之間,就讓共軍席捲全國,於是國內外各種對他的負面報導與壓力,紛至沓來,當時他的恨與痛可想而知。陳儀眼看蔣領導的國民黨大勢巳去,為避免生靈再次塗炭,在未徵得蔣介石的同意之下,逕自設法與他死敵共黨謀和,這對蔣介石猶如落井下石,以致觸犯天威,就此種下殺雞儆猴惡果。這雖不算寃獄,但畢竟是蔣氏兩代獨裁政權在佞臣環伺下的不義之舉。 陳儀主持台政不到半年,物價即大為波動,例如,米一斤原來只賣1.5元,但民國三十五年初,台北的米價就漲到一斤10元以上,到三十六年二月,已漲到一斤32元,此為台人過去所未曾遭遇過的生活經驗。 戰復大陸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派來了接收人員,陳儀以十萬多噸的台糖做為交換條件,請他們返回中央。就是這樣大陸的四大銀行不來臺灣了,如此保護了臺灣經濟的穩定。 今天民進黨罵陳儀,不曉得陳儀的苦心孤詣,說不定就這樣子才保住了臺灣。否則臺灣的幣值貶的跟大陸一樣,說不定台灣也跟著大陸赤化了。 檢討陳儀的功過,以當時的中國情勢,陳儀治台的理念是不錯的,尤其把台灣跟大陸的金融貨幣體系脫勾,以及帶來大批財經人才像任顯群、孫運璿、嚴家淦等,陳儀治台把二二八的帳算到他頭上,陳儀對台灣都可能功大於過。
2010-09-02 7:56 am
陳儀的背景和家人的資料
陳儀(1883年-1950年6月18日 ),原名陳毅,字公俠(亦稱公洽),號退素。浙江紹興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其間發生二二八事件。之後因勸告蔣介石要看開大陸淪陷,被蔣介石於1950年處決。


早年時期
陳儀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入讀浙江求是書院。1902年到日本留學,期間曾參加光復會;日本士官學校五期步科畢業,1909年回中國。1911年辛亥革命時參加浙江獨立運動。1912年任浙江都督府陸軍部長,兼陸軍小學校長。1917年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第一期畢業。1920年再回中國,在上海營商。1925年孫傳芳主政浙江,委陳儀為浙軍第一師師長,之後轉任第一軍司令、浙江省長。1926年,陳儀投向北伐中的國民黨,被任為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軍長。但手下部隊再次倒戈,於是下臺,出國到歐洲考察兵工。回中國後被蔣介石委以兵工署署長,頗獲賞識,之後轉任軍政部次長。1934年閩變結束後,調任福建省主席兼綏靖主任,整理福建軍政。


在臺時期
1935年日本在台灣舉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陳儀奉命到台參觀,對日本人統治下臺灣的高速發展感到驚訝,特別是相對中國大陸多年戰亂下的停滯不前,令他感到深省。之後陳再派人到台灣考察,於1937年出版《台灣考察報告》,建議福建經濟學習台灣。1943年的開羅會議中,同盟國聲明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1944年4月,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任陳儀為主任委員。調查委員會對日治下臺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報告書長達四十餘萬字。之後提出的《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亦獲得接納。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於1945年8月29日 委任陳儀為台灣行政長官,之後兼任警備總司令。10月24日,陳在美軍將領陪同下從上海飛抵台北。10月25日陳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同盟國,接受台灣日本總督兼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

陳儀治台時期,經濟上實行統制政策。除了將日人留下的企業大部分收歸國有經營外,還規定米、鹽、糖、煤油等民生產品,由官方統一定價收購。對煙、酒、火柴等物品的專賣加強限制。陳儀接收台灣後,大量高層負責日本人返回原國。台灣本省人在多年日本統治下,多有不通曉書寫中文及說北京官話;在當時政策下,原有職位多改由大陸抵台人員擔任。從大陸到台灣的軍政人員,質素參差,良莠不齊,不時與民眾發生衝突。此外,台灣工業及農業生產在戰後數年出現倒退,經濟上一度出現了頗為嚴重的通貨膨脹,致使台灣社會民怨沸騰。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發。台北的政府人員與民眾的衝突,引發島上各地本地人對政府的抗爭。 3月8日蔣介石從大陸調來援軍後,以陳儀為長官的政府,對民眾展開了血腥而且非常不必要的鎮壓。估計有一千至一萬五千名台灣人被捕後遭屠殺;當中包括地方議員、醫師、律師、新聞記者、教師、畫家等社會菁英。

3月22日,陳儀被國民黨三中全會撤職。 5月11日,陳返回大陸,改任國民政府顧問。 5月16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亦撤銷,改組為省政府。

晚年被捕
1948年8月6日,陳儀再被蔣介石委任為浙江省主席。次年1月,陳嘗試策動與其關係密切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一同投降共產黨。湯恩伯將此事向蔣介石報告。1949年2月,陳儀被免去省主席職,之後開始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台灣,陳儀到台灣後,「即對任何人不再發一言一語,終日如老僧入定。」[1]後囚禁於基隆,蔣侍從室主任林蔚勸他向蔣介石認錯,寫悔過書,蔣允許恢復其自由,但遭到陳儀凜然拒絕,說:「我有何錯?我無錯可認,他不高興,可以殺我,我已年過半百,死得了,悔過書我不能寫。」林蔚說:「總得讓 蔣 先生下臺。」先生說:「下不下臺是他的事,我沒有要他把我抓起來。」

1950年5月19日,蔣介石親下紙條『槍決可也』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決陳儀死刑。陳儀死前由福建共同推行過「新生活運動」的「五虎上將」蔣鼎文打理一切, 6月18日於台北馬場町被槍決,抵刑場時,陳儀對行刑的人說:「向我的頭部開槍!」便大步向前,直呼:「人死,精神不死」。陳儀死後,由五弟陳公亮收屍火葬,骨灰埋於今台北縣五股鄉,立碑曰:「陳公退素之墓。」。陳儀「伏法」後,湯恩伯「在其三峽鄉寓中,如喪考妣,終宵繞室徬徨,痛苦不堪,覆在私宅堂屋設靈堂,一連自書挽幛多幅」[2]。

陳儀之妻為日本人,兩人無子嗣。

參考: 賽諸葛BOSS智慧
2010-08-25 10:46 am
以下是陳儀的歷任表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7.07-
導淮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9.01-
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1929.01-
軍政部兵工署署長 1929.04-
軍政部常務次長 1929.05-1931.01-
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07-
軍政部政務次長 1931.01-
福建省政府主席 1934.01-1941.08
福建全省保安司令 1934.10-
中國國民黨第五、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1935.11-
福建綏靖主任 1934.11-
行政院秘書長 1941.12-1942.12
陸軍大學(代)校長 1943-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1945.05-
國民政府顧問 1945.10-
浙江省政府主席 1948.06-1949.02

評價

陳儀曾被蔣介石委以兵工署署長,十分受到賞識,之後又轉任軍政部次長。1934年閩變結束後,擔任福建省主席兼綏靖主任,整理福建軍政。

國共內戰時,陳儀在台灣大肆鎮壓共產黨。然而不久,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經勸告蔣介石,對國民黨喪失大陸政權要看開。1949年一月,陳儀見局勢不利,欲投奔中國共產黨,並策反湯恩伯投共,湯恩伯呈報蔣介石。但懇求蔣介石放過陳儀,陳儀被免去職位,之後被軟禁。林蔚曾勸他向蔣介石認錯,寫悔過書,但陳儀不肯。1948年8月6日,陳儀伏法。

許多人以為,陳儀是因為二二八事件,而被蔣介石所殺。其實是因為他欲拉攏湯恩伯謀反。

陳儀雖然有功於中國國民黨,但他卻臨陣倒戈,歷史上對於叛變的人,通常評價很差,遺臭萬年。陳儀雖然打算投降中國共產黨,但一般認為若陳儀投降中共,依然不可避免被殺的命運。所以大陸對陳儀的評價也是非常的差。

以上是我對陳儀的了解,希望能幫的上忙~
參考: 歷史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11: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24000015KK110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