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對水滸傳評價

2010-08-22 5:38 am
我需要兩位學者對水滸傳評價

回答 (2)

2010-08-22 6:09 pm
✔ 最佳答案
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閒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 “'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 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學者李卓吾評價說:「水滸傳文字不好處只在說夢、說怪、說陣處;其妙處都在人情物理上,人亦知之否?」甚至進一步指出「文字至此,都是強弩之末了,妙處還在前半截」。
2010-08-22 11:09 am
2010年06月04日 08:52:03  來源: 紅網

(《新京報》6月3日)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精彩片段,從上個世紀50年代即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講述的是時為當地提轄的魯達得知當地惡霸作亂,欺壓良民,憤而出手,不想三拳誤致人性命的故事。整個故事裏,人物描寫栩栩如生,讀來令人氣血噴張,俠義之心不由得熊熊燃起。但是要說這場面“血腥”,卻是好沒來由。因為,不管文字的描寫如何到位,這“三拳”比起如今的影視作品,甚至是現實中一些“衝突”已然遠遠遜色。遮罩掉了“魯提轄”,不過是有教材“潔癖”之士的因噎廢食。而且,按照“剔除派”的觀點,此段“現代公民應當有著健全的人格,珍惜乃至敬畏生命、恪守法制。”“《魯提轄》一篇的核心,無非是描寫一個殺人場面,盡管血淋淋的內容被生動的比喻、花團錦簇的文字所掩飾,但絲毫不能改變一個生命當場隕滅的殘酷現實。”的觀點,整部“水滸”有多少“健康”的片段可以為人閱讀?武松打死了國家級保護動物和嫂嫂,不應該是英雄應該被判刑被槍斃;林衝“以下犯上”,完完全全就是“故意殺人”;孫二娘不僅是個母夜叉,而且還賣人肉包子,殺人越貨、攔路剪徑,違反了《刑法》、《食品安全法》……如此細數下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將個個都是“大姦大惡”,都是少兒不宜,都應當被遮罩。而唯一合格的或許只有太尉高俅。因為按照他們的觀點,其到了今天就是中國的貝克漢姆,是個“進步好青年”,成功的典型,更是素質教育的成功典型,應該推廣。如果我們再有點螺絲釘精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今天為了抹殺暴力就要在中學課文中刪《水滸傳》,是不是明天為了拒絕早戀就要刪《紅樓夢》?後天就要因為《西遊記》虐待動物不去支援?看到此,你肯定會哈哈大笑兩聲。為什麼?因為這些理由在邏輯上混亂是何其明顯,這讓它頗具娛樂精神,顯得無厘頭十足。以今日之標準評價昨日之事情,非要拿著蘋果的標準評價橘子。最後結局只能是城門裏面扛竹竿——橫豎都不得行。它除了徒增笑柄之外,它的實際作用有多少?而剔除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以避免“毒害青少年”無異于想嫁黃世仁的90後少女。說這三拳暴力的人也無異于大談“黃世仁到了今天就可能是成功的企業家”。《水滸傳》全名為《忠義水滸傳》,它的可貴之處就在于直面的表現的了歷史上人民在封建勢力和黑惡勢力壓迫下的的奮起反抗,去追求平等、自由。而魯提轄的“血腥”是建立在鎮關西的暴力之上的,反抗不一定無罪,但是絕對無錯。這些人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脊梁”。如果挑除了脊梁,就是在“制造麻木的看客或任人宰割的奴才”,而我們的孩子還能剩下什麼?一個“和諧”的烏托邦有何作用?如果非要剔除魯提轄的“暴力鏡頭”,只有一個前提——世界上的狼都是灰太狼,都是不吃羊的,即便是要吃羊,也永遠抓不到。但是,這可能嗎?“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思維慣性亟需破除,這樣才能建立起完整的公民意識。好人不再沉默,壞人不敢咋呼,這是整部“水滸”追求的精神,也是我們追求的。(王國信)


轉貼網路圖文導引,僅供參考 , 最好還是要自己寫喔~


收錄日期: 2021-04-27 00:01: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21000010KK082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