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阻止民主政治演變為暴民政治
兩岸三地只有台灣屬於自由民主政治,中國大陸屬於獨裁體制,香港、澳門屬於精英政治。我本身作為一名大陸人很羡慕臺灣的民主政治,但是我也害怕民主體制,我害怕民主體制演變為暴民政治,就好像納粹德國的希特勒也是民主體制下一票票被德國人選上的。我對於中國國內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感到害怕,一旦中國民主化之後我也怕過於強烈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會左右中國。事實上民主政治造成暴民政治的情況是很多的,因為我們理解人都是自私自利、貪得無厭、好吃懶做的,人之性性本惡,一個人是邪惡的,一群人可以將邪惡發揮到極致。以前看到過一個韓國的變態殺手連續奸殺了好幾位女性,並把她們統統都給吃掉,但是他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只是以前沒有檢測出來,按照法律程序像他這樣一個精神病患者即便犯了罪也應該對其進行治療,而不是死刑,可是因為韓國民眾輿論過於強大最終還是導致他判了死刑,另一方面不管怎麼樣即便是一個萬惡不赦的殺人犯,也是有個人尊嚴人權保障的,但是在韓國民眾的壓力下他的照片被貼到了網上,給別人看。所以這就是一個暴民統治的結果,雖然那個人他殺了人是很可惡,但是按照法律程序出於基本人道主義精神病患者殺人應該不能判刑而是治療,他卻不能得到保障。我渴望民主體制也是基於我不相信人性,因為我認為人性是惡的,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些政治人物也是如此,所以我覺得必須要用制度來規範人,否則他一定會濫用手中權力來為自己謀利益,每個人一人一票恰恰可以讓這個政府更好的服務于人民,而不是自己,雖然對我來說民主政治是幾個魔鬼選擇一個魔鬼,獨裁體制是只能有一個魔鬼統治人民,但那也是比較好的。但同時我又基於對人性本惡的信仰,我非常害怕人民,因為我覺得人都是自私自利缺乏理性、道德敗壞、貪瀆無言、好吃懶做的,有時候我覺得政府要管理好國家不應該什麽事情都讓人民公投,這樣反而演變為暴民政治。所以我本人雖然不相信宗教,但是我卻認為宗教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為人民本身從人性角度是缺乏道德感的,就像聖經中的亞當夏娃,上帝賦予亞當夏娃自由意志去選擇,他們在魔鬼撒旦誘惑下偷吃了禁果,犯下了原罪,這說明人民是不能做出正確選擇,因為人民本身都是道德有缺陷禁不住誘惑。一定程度上宗教起到的就是欺騙人民,但是要讓人民規範道德的作用,就像佛教的因果報應學說,我雖然不相信這個,但是我覺得這個學說可以讓人民不敢犯錯。我們都可以感覺得到人性的惡,所以我們選擇民主政治來制約個人權利,但是同時我們該怎麼不讓民主政治演變為暴民政治呢?有人能說說看嗎?
回答 (5)
李登輝是領國民黨錢的中華台灣民國的總統 陳水扁是領民進黨錢的中華台灣民國的總統 馬英9是領國民黨錢的中華台灣民國的總統 為何是財政部給的每月薪水
中華民國-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總統 2012要用民間平民總統
1.民主是必然要走的路,要經過漫長的學習,世上沒有完美的民主,沒必要因暴民政治而畏懼。
2.貪腐會輕易地被發掘,因為媒體言論自由,監督政府。政治人物可以領導眾民,也會被唾棄郎當入獄。
3.民主的溝通妥協被譏為分贓,好像沒有專制政治來得高尚,其實專制是把利益只分給身邊人,不接受任何人監督。民主政治要求定期改選,利益均分。掌權的被批評,在野的監督。
4.一個魔鬼好,這好比毛澤東比兩蔣以下到馬英九好,是嗎?聽說大躍進餓死3000萬人,文革逼死2000萬人,在民主制度下不會發生。
5.大陸2000萬大學知識份子已經足夠做人民的知識中心,大陸要有自信,不用害怕。台灣當然可以實施公投,成熟的民主裡是正常的。
民主必須建立於法治之下才不至於造成暴民政治 臺灣的民主政治是個半調或不成熟的民主概念 臺灣的政治是個少數權貴或政黨所操縱的政治 臺灣的民主是少數人政治利益超過多數人利益的政治 臺灣的民主政治受惠的永遠是權貴和政黨
而且有更多人因為對於民主觀念的模糊及易被政客政治語言所催眠關係進而喪失自我分悉能力淪為政客為達政治目的的打手 他們膽敢違法亂紀有持無恐 甚至於因為貪贓枉法遭到法律所制裁也有能力運用及支持者製造政治迫害的假象 而擁護者也為支持而支持 為擁護而擁護 讓我國的法治屈服於政客威權底下 所以臺灣的政治非常的混亂
我國的議會國會議員喜歡作秀 使盡各種手段癱瘓國會 完全是為了滿足其支持者無法於議會所做的事情而已 國會是國家民主殿堂 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 多數尊重少數的政治 但是藍綠政客們並未遵守民主規範 將原本的民主設計完全癱瘓了
少數議員可以運用議會免責權癱瘓議會 他們濫用言論自由 人身自由保障的權利 知法犯法讓中華民國這個民主國家顏面無光 雖然號稱民主政治 惟法律不彰 人權觀念超過法治觀念 所以臺灣的民主政治讓對岸同胞怯步 真的有些遺憾
不可能的事.畢竟大家都是人.又不是聖人初生......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27: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21000010KK022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