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日本又叫扶桑?

2010-08-14 2:24 am
呢個名點來的?又唔似英文又唔似架文.

回答 (3)

2010-08-14 6:39 pm
✔ 最佳答案
扶桑(ふそう)本是一種樹木名,根據,<山海經>的傳說, 在日本也被解釋為[神木].
為何日本又叫[扶桑]呢?簡單說是根 據中國古代的傳說,是指東海上的島國-即日本,又說那島上長滿桑樹, 島上的人以桑葉為食, 以桑樹皮製衣, 或以樹皮鋪蓋屋頂,並擁有自己的語言,... 故[扶桑]成為日本國的別名.
至於此別名的來源還有很多解說, 眾說紛紜, 說來話長,閣下只要了解以上解釋我就可以了.現在在日本很多教育機構或出版社等等公司名稱都會用[扶桑]取名,還有詩句中也常用.

以上供參考.
2010-08-14 6:52 pm
“扶桑”作何解釋?







在浩如煙海的我國古代文獻中,扶桑之名最早見於《楚辭‧離騷》;“飲余馬于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然而,扶桑究竟該作何解釋?至今懸而未決。







漢代王逸爲《楚辭》作注釋,曰:“扶桑,日所扶木也。”《說文解字》雲:“扶桑神木,日所出。”看來,他們承襲一些古老的傳說,把扶桑當作神話中與太陽所出地有關的樹名,是一棵日出其間的東方大樹。這樣,便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扶桑樹上懸著數個太陽或數隻太陽鳥。此後,日出扶桑又被引伸爲東方扶桑,不再與太陽聯繫在一起,只看作是東方的一棵神樹。但由於扶桑與東方聯繫在一起,經過後人一再引伸,就使扶桑成了一個難以捉摸的名詞而衆說紛紜。







一說扶桑指曲阜及其周圍一帶。此說以劉夫德《扶桑考》爲代表,通過對《楚辭·離騷》“飲余馬于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的深入考證,認爲扶桑是指考古學上魯南、蘇北一帶的青蓮崗——大汶口文化區。確切地說,是指曲阜及其周圍一帶。







一說扶桑指墨西哥。十八、十九世紀以及近代許多西方學者,依據美洲大陸考古出土的文物,如碑刻、帶有象形文字的陶器、古錢等,經過仔細比較研究,認爲美洲大陸的文物與中國上古的文物十分相似,而有關扶桑國的記敍,又與墨西哥所處的地理位置相吻合,由此大膽推測,中國漢代以後文獻中所記載的扶桑,很可能就是指墨西哥。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看法遇到挑戰。《歷史研究》1983年第三期發表羅榮渠《扶桑國猜想與美洲的發現》一文,從扶桑木的特徵、古代遠洋航海、“石錨”産地、古文化傳播規律等多方面作深入的辨析,否定了扶桑在美洲的說法。







一說扶桑指日本。這一觀點以中國權威性辭書《辭海》(1989年版)爲代表,此書“扶桑”條釋文第:二義說:“按其方位,約相當於日本,故後相沿用爲日本的代稱。”主要根據是;一,《隋書·東夷傳》記載說,日本曾在一份致隋煬帝的國書中,自稱“日出處天子”,而稱煬帝爲“日沒處天子”,這樣日出其間的東方大樹扶桑,一定是指日本。二,唐代詩人王維曾爲日本友人作過一首詩,叫做《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有“鄉樹(國)扶桑外,主人孤島中”之句,既然唐代改倭國稱日本,那麽詩句中的扶桑,也就應該是指日本。三,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魯迅和郭沫若在詩文中,曾一再用扶桑代稱日本。







一說扶桑只是指一個東方的幻想國。這種觀點以王元化《扶桑考辨》(載《解放日報))1990年10月9日)一文爲代表,該文認爲,所謂日本國書中提到的“日出處天子”、“日沒處天子”,是日本方面的自稱,隋揚帝當時不僅沒有承認日本是“日出處天子”,而且因其無禮而加以拒絕,所以《隋書·東夷傳》中仍稱日本爲倭國。王維詩句中出現的“扶桑”,實際上也沒有說扶桑就是日本。至於近現代學者的引伸,則難以爲證。所以得出結論,自古以來相沿以扶桑爲日本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日本某些人以扶桑指日本,實乃以日出處自況,含有自大之意。在否定“日本說”的同時,王氏依據《日本歷史大辭典》上的釋文,進而提出扶桑只是指一個東方的幻想國的觀點,認爲這一經過日本學人反復探討的說法,是持平的,也是較科學的。

2010-08-14 2:36 am
一說扶桑指日本。這一觀點以中國權威性辭書《辭海》(1989年版)爲代表,此書“扶桑”條釋文第:二義說:“按其方位,約相當於日本,故後相沿用爲日本的代稱。”主要根據是;一,《隋書·東夷傳》記載說,日本曾在一份致隋煬帝的國書中,自稱“日出處天子”,而稱煬帝爲“日沒處天子”,這樣日出其間的東方大樹扶桑,一定是指日本。二,唐代詩人王維曾爲日本友人作過一首詩,叫做《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有“鄉樹(國)扶桑外,主人孤島中”之句,既然唐代改倭國稱日本,那麽詩句中的扶桑,也就應該是指日本。三,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魯迅和郭沫若在詩文中,曾一再用扶桑代稱日本。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2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13000051KK013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