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洲沉積岩如何形成?

2010-08-13 5:25 pm
東平洲沉積岩的形成包括火山爆發嗎?

回答 (1)

2010-08-13 5:44 pm
✔ 最佳答案
於香港東北部大鵬灣的平洲是本港最東面的海島,由於地處東陲,加上便於與坪洲區分,故常稱東平洲。東平洲全長約600米,寬200米,形狀如一彎新月,是本港著名的觀石勝地,漫山遍野盡是奇岩怪石。這裡的地質有異於香港大部分地區,主要為粉砂岩、白雲質粉砂岩、泥岩及燧石等沉積岩層。這組沉積岩名為「平洲組」,地層蘊藏大量保存完好的化石。經過一系列化石、岩性、區域地球物理勘探及古氣候變化歷史的深入研究,現已確定該組岩石為第三紀早期沉積形成。 一層層的岩石如同一本千頁書,記載着地質歷史的奧秘。在香港,由於第三紀早期以後的沉積物都未能固結成為堅硬岩石,因此從地質歷史的角度來看,「平洲組」是本港最後形成的岩石。東平洲素來受遊客愛戴,熱門景點為數不少,紛繁詭奇的海蝕地貌、「千層糕」頁岩,以至小島本身的扁平外形,一直都深具號召力,吸引萬千遊人前來觀賞。 「三平一奇」東平洲以「三平一奇」見稱,「三平」是指海平、島平、石平。這個1.1平方公里的細小海島地勢平緩,東南方的最高峰鶴岩頂僅海拔48米,西北面的頂峰歐公山亦只有海拔37米,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平洲」。至於「一奇」,就是島上的頁岩。 「第一名岩」東平洲的頁岩是香港「第一名岩」。享負盛名,全因其獨具特色: 層理清晰,片聚分明
東平洲的頁岩具有鮮明的典型特徵,每一層厚1至5毫米,顆粒較粗的粉砂岩與顆粒較細的泥岩層層相疊,紋理清晰。這些岩石估計約於晚白堊世到第三紀早期形成,相信當時大鵬灣海面和東平洲一帶是遠離陸地的鹽水湖泊,頁岩在缺氧、高鹽和靜止的水域中長期沉積,漸漸形成了「千層糕」狀的外貌。 斑斕豔麗,色彩豐富
頁岩的常見主要成分是黃鐵礦、方沸石和輝石。岩石滲出悅目色彩,相信是因為成岩時內部夾雜着鈣、鐵、鎂等不同元素的物質微粒,成岩後再經過風化和海蝕,露頭便呈現青紫、褐紅、灰炭、墨綠等斑斕色彩,饒富特色。 水波微漾,浪紋隱約
在島上細意觀察,便會發現幾乎每塊層片都有隱約或淺淡的「水波紋」,顯示成岩位置接近湖面,或所在的海水深度較淺,所以即使水面上微波蕩漾,亦會留下痕跡。 紋理垂直,乳化再生
洲尾角的頁岩岩層斷面存在不少垂直融化或點狀網紋,這稱為「乳化」。頁岩的鈣含量較高,因此容易像鐘乳石般出現鈣質溶融,岩石長久被潮汐、海浪、水流沖刷,再加上鹽漬、風吹日曬和雨打,便會出現這種乳化現象。鈣溶質被釋放後,或在露頭處垂直流失,或凝聚成為肉眼可見的點狀網紋,亦即岩石「垂直乳化」。

東平洲位於香港東北部大鵬灣的海域內,是香港最東面的小島。其實,這個小島原名平洲,因為從遠處看過去,它活像一個平台般浮在水面上;但為免與大嶼山附近的坪洲混淆,所以才加上個"東"字,是為東平洲。當踏足東平洲碼頭附近和媽角咀時,你會發現這裏的岩石是由一些幼細的沉積岩組成,部份物質可透過10倍放大鏡看到,但有些更幼細的便看不到。還有,這些岩石是由一些僅厚2-6厘米的薄層所組成,稱為層理現象;而在這裏找到的層理都是棕色的。綜合以上特徵,我們可以推斷這些岩石屬於沉積岩,較粗糙的是粉砂岩和白雲質粉砂岩,較幼細的是泥岩。在更樓石和難過水的泥岩,它們的層理更像一頁頁的書本,所以這些岩石又稱為頁岩。如果能夠看到的話,甚至可以在岩石上找到化石。化石的形成,是由於動物或植物突然被大量沉積物擠壓,令他們的硬組織被礦物填充或取代後,出現石化現象而成。化石只可以在沉積岩上找到,原因是火成岩是在高溫下形成,而變質岩也在高溫或高壓下形成,所以動、植物的屍骸無可能在這兩種岩石內存在


收錄日期: 2021-04-23 12:43: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13000051KK002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