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李元陽:青溪三潭記的語譯

2010-08-13 2:27 am
唔該我想要 李元陽:青溪三潭記的語譯.

緊急!!!!! Thanks!!!!!!!!!!

回答 (2)

2010-08-16 11:48 pm
✔ 最佳答案
(初閱此文,試譯之!黑字為原文,綠字為語譯。)
溪在點蒼山馬龍峰之南。清溪位於點蒼山馬龍峰的南面。 正德庚辰,予嘗遊焉。正德15年(1520年 庚辰),我曾前往遊覽。 嘉靖辛丑,郡守楊公、邛崍祠部許公玉林,招予複至溪上。嘉靖20年 (1541年 辛丑 ),楊郡守和邛崍祠部(官名)許玉林兩位約我再到清溪遊覽。 丙辰,又有郡馬西元岡、貳守任公積齋深窮其源。嘉靖35年 ( 1556年 丙辰),郡馬西元岡和貳守任積齋兩位又約我去探索清溪的源頭。 源出山下石間,湧沸為潭, 清溪的水源出自山下的石岩,泉水湧出,積聚成一個水潭, 深丈許,明瑩不可藏針。水深一丈有多。潭水清澈,像針一樣細小的東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 潭底堆積很多小石,形狀有的像卵,有的像珠, 青綠白黑,麗於寶玉,錯如霞綺。顏色有黑、有白,和青綠色,美麗得像寶玉,又像雲霞的層層疊疊。 才有墜葉到潭面,鳥隨銜去。一旦有落葉飄到水面,隨即會被飛鳥銜去。 灘三面石厓,其淨如拭,纖塵不住,觀玩久之。潭的三面都是石崖,崖面光滑得像抹亮的鏡,沒有任何沙塵。我們在那裏觀賞了一段長時間。 乃側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跟著我們走上石崖左邊的石隙中,坐下來避雨。 俯瞰潭水,更互傳杯,不覺盡醉。從石隙中可以俯瞰下面的潭水。大家互相斟酒勸飲,不知不覺間都飲醉了。 右崖有“禹穴”二字,楊公所刻。石崖的右邊有「禹穴」兩個字,是楊老先生刻上去的。 出潭東行,見石上流泉,漸靡成渠, 離開水潭向東走,祇見泉水在石面上不停流動,侵蝕出一條水道來, 最滑不可著足。有輕躡者,輒失腳落。濕滑得不能停步,一些嘗試踏足上去的人,總會跌倒。 中潭深二丈許,以水明見底,中潭的水深約二丈許,水清見底, 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測也。人們大多喜歡在這裏遊玩,而忽視了潭水的深不可测。 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鴉碧色,上潭水光鸚綠色。下潭的水呈深青色,中潭的水呈鴉碧色,上潭的水呈鸚綠色。 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麗。水和石的顏色互相影響,水的顏色愈輕,石的顏色愈美麗。 予每一至溪上,縠紋璧影,我每次到清溪,看到像縐紗似的潭水波紋,或是似沉下水中一塊碧玉的潭底月影, 印心染神。都有所顿悟,感受深切。 出溪雖涉塵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就算離開清溪返回現實世界,但清溪潭水的美景,仍然像在眼前,歷久不能忘記。 綠溪而出,水之所經,因地賦形,綠油油的清溪不停流動,所到之處,受地貌的影響而構成不同形狀, 圓者如鏡,曲者如初月,有些地方圓圓的像一面鏡子,有些地方又彎曲得像初月, 各有姿態,皆可亭以賞其趣。姿態處處不同,每一處都值得興建一個亭子,讓人們駐足觀賞。 馬、任二公,嘗建濯纓亭,今廢矣。馬、任兩位老先生,曾經建造了一個濯纓亭,可惜現在已荒廢了。 此溪四時不竭,灌潤千畝,人稱為德溪云。這條溪水一年四季都不會乾竭,灌溉千畝農田,人們叫它做「德溪」。

2010-08-16 19:01:28 補充:
更正:
「綠溪而出」應為「緣溪而出」。
「緣溪而出,水之所經,因地賦形」可語譯為「沿著溪水而去,河溪受地貌的影響而構成不同形狀,」
2010-08-16 9:40 pm
姐係點呀??你想問咩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2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12000051KK014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