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好,這應該不是,有時候我們遇到一些失落,會有一些反應。關於厭食症。以下資料提供給你參考,資料來源出於鄭醫師的部落格:
對厭食症應有之認知----精神科看診前的功課之一 在此提醒大家,我不是在此推廣所謂精神科診斷的標籤,也不鼓勵大家隨意把這些病名往自己或別人身上貼,主要目的是要大家更清楚在精神科診斷背後,診斷參考資料以及可能的治療為何,我們若不具備這些精神科診斷及治療的具備基本認知,往往一個診斷貼上來時,就會手足無措。許多先進國家的人看病,都是先做完功課再跟專業醫師討論的。反觀國內健保普遍的程度,反而造成看診時間普遍不足,許多人常帶著許多困惑與不解離開診間。為了解決這個狀況,我覺得我有責任提供大家基本的疾病相關資訊。厭食症,英文名為ANOREXIANERVOSA,一般被冠上這個診斷的人的主要關鍵在於當事人對身體形象和體重過度關切。伴隨這種想法,當事人會出現的常見狀況:月經停止、全身無力、暈倒和腸胃症狀。最嚴重的狀況就是發生惡行體質而死亡(知名的歌手Mary Chapin Carpenter就是一例),在時尚界的某些MODEL因而身亡也時有所聞,所以時尚界也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對於紙片MODEL開始採取一些作法來預防。
厭食的人通常也會有催吐、使用利尿劑或者灌腸等等清除行為,一般醫師的診斷重點,在於當事人對身體形象的知覺異常,體重過度減輕、極端怕胖、及月經停止等等,換句話說,有這些現象的人很容易被診斷有厭食症。
很多人以為厭食的人不想吃東西,其實大部分並非如此,相反的有些個案還對食物相當感興趣,他們常會為他人準備豐富的食物,自己卻只挑少量卡路里的食物來吃,食物也會咀嚼多次才會下嚥,有些人在看別人吃他們準備的食物時,會有另一種補償的滿足感,有些個案並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用餐,厭食的人通常也會儲藏食物(這些都告訴我們他們並非對食物沒興趣)。一般控制的方法都是以節食、瀉劑、利尿劑、浣腸劑或其他藥物(因此常導致藥物濫用)、過度運動來嚴格控制體重。
在流行病學方面,美國做過一些統計,大約有0.5%到1%的青少女有此狀況,比較不嚴重但有出現類似狀況的年輕女性大約有5%會出現,其中90到95%都是女性。一般而言,芭蕾舞星、模特兒和具高度競爭壓力的工作者比較容易出現。
目前儘管有多種假說,但都無法真正解釋原因到底為何,建議被診斷有厭食的人,至少在相關的內分泌像是甲狀腺、生者激素、腎上腺皮質素(壓力荷爾蒙)及女性荷爾蒙等等,都應該作檢查。至於神經傳導物質方面,曾有一些研究發表,但無法清楚的說明其中關連性,更何況一般醫師的診斷也不是以此作為診斷標準。
另一篇:
長久以來,我一直強調,遇到一些棘手、重大失落或者讓人困惑的事而不知所措,難免會出現憂鬱、焦慮、失眠、食慾降或者吃過量、全身覺得無力、健忘、記憶力減退或者做事猶豫不決,當事態嚴重,自覺很難或完全無法面對,可能會出現輕生的念頭或想法,這些狀況,主要的原因,完全來自於當事人生活的困惑,他們不知如何處理,原因不是他們的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先不平衡,然後再出現憂鬱的狀況,遇到重大失落,沒有出現上述的負面情緒或不適,反而有些奇怪。也就是憂鬱的狀況,避是來自於生活上的重大困惑導致心理調適不良(資料庫暫時不能處理,當機),我之前在外演講關於憂鬱的主題時,我常會提出一個特效藥來解釋憂鬱的前因後果:假如這些目前放無薪假,經濟出現困難的人,突然中了大樂透頭彩,請問他還會不會憂鬱?當然,有些人在生活上找不到重大失落或者困惑,也會出現類似憂鬱的狀況,這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當事人尚未察覺生活中的某些領域對他而言,其實存在負面影響或效應,生活的某部分正慢慢吞噬當事人的生命力但當事人沒有察覺,或者某些潛在,未被挖掘的生理因素,導致了這些憂鬱的現象,一般這會被歸因於先天性或內因性憂鬱,但只要把生理潛在原因找出來並積極處理,憂鬱往往快速改善與消失。所以出現憂鬱情緒或相關症狀,並不代表當事人就是有憂鬱症,憂鬱症是為了開立抗憂鬱劑的前奏曲,當事人沒有面對生活中的困惑來處理,反而將過錯歸咎給大腦生病,除了問題沒有解決外(繼續憂鬱),長期服藥的副作用與之後產生的藥物依賴,都可能是當事人未來始料未及的另一種負擔。對於憂鬱,建議大家除了轉移注意力(也就是去檢視自己擁有的,而非讓注意力一直被失落的部分卡住)外,最好利用有效的心靈技術及生活改善技術來幫助自己去除負面情緒及建立面對生活的穩定資料,如此憂鬱將不復存在。憂鬱是一種個人真實的情緒及提醒,我建議把憂鬱當作警報系統來處理會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