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
宗喀巴大師是藏系佛法格魯派的創立者,出生在1357年,降生於青海。大師十六歲時,教理的學習已非常精進,對顯密的法義已經有了深厚的基礎,其恩師敦珠仁欽建議並安排大師到西藏中心做更深入的學習。此次離開青海就沒有再回故鄉。大師二十歲受比丘戒,二十多歲在藏地便十分有名。三十歲為弘揚戒律而常戴黃帽,這也是後來格魯派被稱為黃教而且特別重視戒律的原因。那時大師依文殊菩薩教誡,積集福智資糧,開始講經弘法並寫了許多著作,如「緣起贊」等,弟子從四面而來求教,四十六歲造《菩提道次第廣論》,開演三士道次第修行,四十歲造《密宗道次第廣論》,總明密續四部的全體。五十二歲著作《辨了不了義》,明成祖派大臣四人,隨員數百人到西藏迎請大師到中國弘法,大師婉言謝絕,應大臣之請另派弟子釋迦智前往京師。後來釋迦智被明成祖封為大慈法王,爾後大師建甘丹寺為黃教根本道場,並且講經弘法寫下許多顯密著作,教導許多弟子,包括第一世達賴喇嘛。
無上瑜珈是高階的修法 , 須有顯密深厚的修持基礎, 戒律深嚴,始能依師而學, 內有說到雙修 。
不懂的人愈描愈黑,反而引起更多誤解,在「生起次第」,本尊父母「雙運」象徵「色空不二」。
觀「萬象」都是「父佛」的顯現,而萬象本性「空性」則是「佛母」,色與空無始即一體而不可分割,色的本性是空,空的顯現是色。以「雙運本尊」的表相,象徵這「色空不二」的真理。
密宗道場中供奉著的男女雙身像,對這種雙身塑像不應以世間凡夫不清淨的分別念去妄加揣度,它們根本就不是男歡女愛的象徵,也絕非是在鼓動生的無明與貪愛。男身代表的一般是方便或顯現,女身則代表了智慧或空性。
密宗修行者並不一定各個都得修學雙身大法,密法的萬千法門中,有很多種都與雙身修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不謀而合。而且密宗中能真正實修雙運法的人非常少,故而密宗歷來都不是最強調此種修法。假雙身修法之修行路徑在密法中被稱之方便道,除此之外的萬千法門則可大致歸納解脫道。在條條大道中,最穩妥的便是解脫道,這才是從古至今的大成就者們所共稱的最勝解脫方便法門,已有無數密宗行者依此而獲得成就。當一個人的貪心強烈且又難以認清貪欲的本性時,最保險的修行法門便是依止解脫道,否則就很有可能出偏差。對凡夫而言,連自私自利的心性都難以克服,再假雙身修法之名而隨順自己的貪欲,如此修行,離解脫的目的地又何其遙遠!
當然了,如果有個別根基對路的人,他們已能認清煩惱即是菩提的本質,並對諸法自性有了清醒、堅定的定解,他們則可以此方式而成就,這一點在顯宗經論中也有所反映,如《楞嚴經》雲: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華嚴經》雲:"吾與一切佛,自性平等住,不住亦無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識,無數善逝,彼成大能仁。";《維摩詰所說經》又云:"增上慢,說離淫怒癡名解脫;無增上慢者,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一切塵勞,即如來種。";《文殊幻化經》則雲:"非除輪回而修涅槃,是緣輪回即是涅槃。";六祖惠能大師也說"煩惱即菩提"。。。。。。這些教證都在明確告訴我們,大乘顯宗同樣認依靠煩惱即能獲得無上正等覺,此種思想在《無垢稱經》中表達得更明顯。此經中云:"蓮花非從曠野幹地裏生,而從泥水中生也。如是無上正覺菩提亦非從聲聞斷惑、見無法而生,若生如山之薩迦耶見,則能生無上正圓菩提心。是故,諸煩惱善逝之舍利也。" 這種觀點與聲聞乘的看法並不盡相同,因聲聞乘要求修行者必須斷除煩惱方能證果。同理,密宗中對貪欲的本質也自有其與顯宗不大一致的觀點,但在五毒即五智這一點上,密法與禪宗無疑有著相同的指導思想。
密法對戒律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在日常起居中,僧人們行持的主要還是清淨的小乘戒律。無論何種續部與論典,都未曾開許過一個凡夫,一個尚未認識到煩惱、貪欲本性的人,去修什雙身、降伏等大法。在這方面,《時輪金剛》裏有著嚴厲而明確的規定:"凡夫人不能作瑜伽士的行持,
如果本身就屬慧淺重之流,但卻假借雙身修法的名義自己的貪欲大開綠燈,這樣實在是玷污了密法的聖潔。但我們絕對不能一股腦地把密法本身一悶棍打死,人之過失豈能連帶法本身也跟著遭殃!《彌勒請問經》中也宣說了同一道理:"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不以人過失故而於法生過,不以於人怨故而於法亦怨。"我們所應著眼的依然是密法的精髓--甚深的空性與光明見,嚴謹的持戒行。
總而言之,藏傳、漢傳佛教在要求佛教徒嚴守戒律這一點上並無任何差別,絕大多數密法修行人也以解脫道自己的成佛門徑。對這些人來說,戒律,而且是嚴格的戒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