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日本入侵中國主要有幾次戰爭,例如中日甲午戰爭,抗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1年)
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又稱第一次中日戰爭)是清帝國和日本帝國之間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於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史稱「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之役(1900-1901-1年)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侵略中國清朝的英、法、德、美、日、俄、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1]。此事件最後以清軍戰敗,聯軍佔領首都北京,清政府逃往陝西西安,最終與十一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賠款。
在美國的歷史記載裡,稱這次軍事解除公使館危機行動為中國解救遠征,中國則稱之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偽滿州國(1932-1945-13年)
滿洲國(後稱滿洲帝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為前東北亞國家,九一八事變後由大日本帝國扶植的傀儡政權[1]。首都新京(今中國吉林長春),領土包括今天的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除當時已被日本租借佔領的大連地區---在石河以南建立關東州廳)全境,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熱河省)。國家以清朝遜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後稱皇帝,年號「康德」)。1945年8月,由於之前美軍向日本本土投擲了兩枚原子彈,日軍敗局已定,因此蘇聯紅軍乘機出兵擊敗了駐守滿洲國的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1945年8月18日,滿洲國皇帝溥儀宣讀《退位詔書》,滿洲國解散。
抗日戰爭(1937-1945-8年)
1937年7月7日發生在華北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是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盧溝橋事變原本可能與之前中日雙方在華北發生的衝突一樣,以中國方面的妥協告終。但到了7月下旬,南京國民政府決心維護中國在華北的全部主權,而東京方面則決定以武力將中國政府排除出華北。經過激烈戰鬥,日本在7月底佔領了平津地區,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了。
7月27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聲稱決心取得「中日關係的根本解決」[11]。7月31日,蔣介石宣告「和平既然絕望,只有抗戰到底」。隨後爆發的淞滬會戰使戰事從華北局部擴大到華北和華東,中日都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日本的戰略重心從中國轉變為美國。翌日,美國對日本宣戰,並呼籲世界各國對日本實施貿易制裁。12月9日,中國正式向日本宣戰。不久之後,除了先前與日本簽立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以外,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從此中國不再獨立對日作戰,抗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美國加入二戰後以租借法案的名義通過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從緬甸、印度向中國運送作戰物資支持中華民國繼續抗戰。 世界各國的介入主要是因為英美出於本身利益而希望中國拖住日本陸軍主力。因此中國與英國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並與英美等國簽訂廢除部分不平等條約,令重慶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上升。
1945年2月以後,盟軍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1945年8月6日,為了避免採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隨即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並立刻於於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兵力僅有70萬人部署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投入到遠東戰場則多達150萬人,雙方的裝備也相差懸殊,於是蘇聯紅軍在中國東北橫掃日本關東軍。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