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旗的起源

2010-08-08 4:49 am
區旗的起源是..........???
THX!!=)

回答 (3)

2010-08-17 5:01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特區區旗的形狀、顏色、以及洋紫荊圖案,無論在旗幟正面或背面看時都是一樣。區旗和區徽的規格和使用方法,由1997年7月1日生效的《區旗及區徽條例》[2]具體訂明。香港政府同時制定了展示區旗和區徽時必須遵從的條件,以下作出相關簡述。象徵意義旗幟的底色是紅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底色一樣,象徵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同時,中華文化把紅色視為喜慶的顏色,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史上也曾稱為「紅軍」。因此,紅色也有慶祝和愛國的意味。洋紫荊圖案、花蕊以五顆星表示,再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星相對應,寓意中國與香港密不可分的關係。區旗只用紅白兩色,象徵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早在1965年,香港已經採用洋紫荊作為自己的市花,當時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荊荊為標誌。1997年後使用的香港特區區旗設計繼續採納了洋紫荊花的元素。歷史殖民地時期旗幟香港殖民地時期的旗幟設計,在過去一個半世紀歷經多番改動。不過,當時修改旗幟的相關政府部門並沒有正式記載修改原因及過程,因此相關史料並不完整。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Flag_of_the_Governor_of_Hong_Kong.svg/120px-Flag_of_the_Governor_of_Hong_Kong.svg.png
港督旗幟 (1959–1997)1843年,當局制定殖民地徽章,以「阿群帶路圖」為設計,類似上方1876年旗幟的右下方設計。徽章背景是維多利亞港景色,中式及英式帆船各有一艘,岸邊有一名中國婦女、兩個英國人及若干貨物。1868年,採用此海港風景的香港旗幟,並沒有被港督麥當奴接納。1870年,殖民司提出新的旗幟式樣:以英國藍色軍旗(blue ensign)為底,右下角印有白色英國皇冠,其下有「HK」字樣(香港英文縮寫)。1873年,「HK」字樣刪去,皇冠改用彩色;但由於缺乏可靠資料,皇冠的確實式樣、是否印有「HK」仍難以確定。1879年,海軍上將許可重新採用早前被廢棄、配有殖民地徽章的旗幟設計。1923年11月17日,港督司徒拔被問到藍色軍旗上面的白色圓形設計時,指「山頂的深綠色不配合軍旗的藍色」。殖民司決定徽號上深綠色的文字,應該改用淺藍、淺棕、漸變至白色而成。1924年5月12日,司徒拔指「旗幟本身和旗幟叢書裏的圖片多年來並不一致,而且旗幟本身比圖片還要不美觀,所以需要作相應修改。」日治時期,日軍高壓統治香港,廢除本地的中國和英國文化,並強迫居民日本生活方式。港日政府為淡化香港的本土象徵,所有英國和中國旗幟一律被取締。從當時的宣傳海報可見,日本國旗變相成為香港旗幟。香港重光10年後的1955年,香港確定對1879年徽章的設計稍作修改再用。右下方的海港圖像水平線較低,左方山峰圖像真實化,帆船、貨船位置得以加強。直至1959年1月21日,倫敦英國紋章院把新的徽章授予香港,同年7月27日,香港以此為旗幟設計。旗幟上徽章易為白色圓形襯托的港英政府徽號。徽章上由代表英國的獅子和代表中國的龍共同手執盾牌,盾牌底部畫有兩艘帆船、頂部是皇冠的圖案。另一隻獅子直立於盾牌上,手持一顆明珠,盾牌下橫放著綴有英文「HONG KONG」字樣的帶條。此旗幟一直沿用至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止。

2010-08-16 21:02:02 補充:
特區區旗

主權移交前曾舉辦區旗設計比賽,讓香港人參與特區區旗的設計。共有逾7000份參賽設計,當中的作品有「HK」字母、幾顆代表「東方之珠」的圓珠,象徵金融中心的金錢圖案、白鴿等,作品來自美術界、農民、演員、戰士、軍官等。當中有不少作品以紫荊花為設計,但與市政局的標誌相似,因版權問題被淘汰。由政治人物組成的評審團選出其中六份,但中國方面最後否決全部設計,並另外邀請三名設計師(當時香港正形設計學校校長韓秉華、當時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文樓與建築師何弢) 重新設計。

2010-08-16 21:02:10 補充:
韓秉華:「我比較傾向以植物為旗,像加拿大的楓葉旗,所以提出用紫荊花為主體」。韓在書中更指何弢當時隨即在酒店的花園摘下一朵紫荊花,帶回會議室,以觀察它的形態。原來區旗上的紫荊圖案,最初是星中有花,變成花中有星;由五角星演變成今天的小五星。最後採納原評審之一、香港建築師何弢的設計。上海出生的何弢憶述當時一些頗為怪異的設計:「有一份設計一邊有鐮刀和錘頭,另一邊則有港元標誌。」至於洋紫荊設計概念的來源,他指注意到花瓣對稱,而且花紋迴轉富有動感,因此將此加入區旗設計之中。

2010-08-16 21:02:15 補充:
首份設計的紫荊花瓣弧度由於難以繪製,主權移交前曾作出適度修改。最後使用的區旗設計中紫荊花瓣不如原來初稿般肥大。未改版前的區旗可見於早期的《基本法》單行本。

由於特區區旗設計曾經改動,中國香港隊出外比賽時不時會出現錯體區旗的情況。例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奧運選手村裏,大會準備的區旗就不符合規格。[3]
參考: 維基百科
2010-08-12 2:02 am
主權移交前曾舉辦區旗設計比賽,讓香港人參與特區區旗的設計。共有逾7000份參賽設計,當中的作品有「HK」字母、幾顆代表「東方之珠」的圓珠,象徵金融中心的金錢圖案、白鴿等,作品來自美術界、農民、演員、戰士、軍官等。當中有不少作品以紫荊花為設計,但與市政局的標誌相似,因版權問題被淘汰。由政治人物組成的評審團選出其中六份,但中國方面最後否決全部設計,並另外邀請三名設計師(當時香港正形設計學校校長韓秉華、當時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文樓與建築師何弢)重新設計。韓秉華:「我比較傾向以植物為旗,像加拿大的楓葉旗,所以提出用紫荊花為主體」。韓在書中更指何弢當時隨即在酒店的花園摘下一朵紫荊花,帶回會議室,以觀察它的形態。原來區旗上的紫荊圖案,最初是星中有花,變成花中有星;由五角星演變成今天的小五星。最後採納原評審之一、香港建築師何弢的設計。上海出生的何弢憶述當時一些頗為怪異的設計:「有一份設計一邊有鐮刀和錘頭,另一邊則有港元標誌。」至於洋紫荊設計概念的來源,他指注意到花瓣對稱,而且花紋迴轉富有動感,因此將此加入區旗設計之中。

首份設計的紫荊花瓣弧度由於難以繪製,主權移交前曾作出適度修改。最後使用的區旗設計中紫荊花瓣不如原來初稿般肥大。未改版前的區旗可見於早期的《基本法》單行本。
2010-08-08 5:55 am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荊花紅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中間是五星花蕊的紫荊花,周圍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H0NGK0NG”的標準字樣。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所使用的紅旗代表祖國,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紫荊花紅旗寓意香港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花蕊上的五星象徵香港同胞熱愛祖國,旗、花分別採用紅、白不同顏色,象徵“一國兩制”。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呈圓形,除周圍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HONGKONG”的標準字樣外,中間也是紅底白色五星紫荊花蕊圖案,其寓意與區旗相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國徽外,還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代表國家和民族的尊嚴。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應當懸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使用國徽,以體現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因此,香港基本法第十八條和附件三規定:《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附國徽圖案、說明、使用辦法),自1997年7月1日起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佈或立法實施。同時,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既要體現“一國”,懸挂國旗、使用國徽;又要體現“兩制”,可以懸挂區旗、使用區徽,以適應香港在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與許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經常發生聯繫的需要。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25: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07000051KK014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