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文化為何有其他去學習?

2010-08-07 4:00 am
如題
為什麼大唐帝國的文化,日本,朝鮮都去模仿學習
是因為打敗當時最大的外患,東突厥,而聞名當時嗎?

回答 (2)

2010-08-08 4:50 pm
✔ 最佳答案
突厥被隋朝打敗,遂分裂為東、西兩部,貞觀4年,唐太宗出兵打敗東突厥,颉利可汗投降,原附屬東突厥的各國各部落都歸順唐朝,並稱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之後,唐朝打敗西突厥,收其降部,完成了統一西域的宏圖大業,唐朝前期全國統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最文明的國家之一,因而對其他各國發生了吸引力,亞、非很多國家的使臣、留學生、商人和學問僧潮湧而來。唐朝生產的空前發展也促使國際貿易大為增加,中國人到外國聘問、經商的絡繹不絕。中國地處亞洲中心,不但與各國頻繁交往,而且成為亞、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和中轉的樞紐。

長安是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而成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各國的使臣、留學生、僧侶、商人集於此,相互間發生了密切的接觸。朝鮮和日本朝鮮半島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時期,中朝之間的文化交流已經相當發達。新羅參用唐朝的製度製定了自己的禮儀典制。7世紀末,留學生薛聰利用漢字創制“吏讀”,用以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對朝鮮的文化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在新羅流布,深受朝鮮讀者的喜愛。在兩國交往過程中,不少物產、藥材、手工業品和書籍也得到交流。

日本在隋、唐時代以前,大部分的文化是靠韓國轉播的,後來才從中國直接傳入。隋文帝於589年統一南北,結束了將近300年的分裂與戰亂。日本當時的推古天皇與聖德太子決定與中國建立直接的文化交流。推古天皇一共派出5次使節團到隋朝,稱為「遣隋使」。遣隋使是日本和中國文化的首次直接接軌,意義極為重大。隋朝後來大亂,日本只好停止派出遣隋使。唐太宗統一中國後,日本又繼續派出使節團,稱為「遣唐使」。

貞觀十九年(645),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唐朝的經濟高漲與日本的社會飛躍結合起來,促成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而日本通過遣隋使,朝野上下對中國文化更加仰慕嚮往,出現學習模仿中國文化的熱潮。 623年。遣隋留學僧惠齊、惠日等人在留學中國多年後回國,同天皇報告大唐國是法律制度最完備的國家,建議派使節赴唐學習。為了實現更加直接有效地學習唐朝先進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決定組織大型遣唐使團、派遣優秀人物為使臣,並攜帶留學生、留學僧去中國。日本這種大規模集體出國考察,送留學生出國研習的作法,在「遣隋使」、「遣唐使」已經奠下傳統。19世紀西方列強興起,日本推行明治維新,也數次派出龐大的代表團,由高官率領,乘船到歐美各國考察,同時又送一大群學生到國外留學。這是日本之所以能夠迅速趕上歐、美,成為當時亞洲新起強權的重大原因之一。

唐朝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那時,各民族進一步融合, 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親密,唐朝疆域空前廣大。那時,邊疆各族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唐朝時候,中國經濟和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唐 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和朝鮮半島的新羅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唐和日本關系更加密切,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甚大,從政治制度到生活習俗,日本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唐朝和印度半島有頻繁的通使往來,玄奘西遊成為中外關系史上的佳話。唐朝和西亞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關系,中國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該地,西亞的物品也輸入到中國。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時期,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參考: 唐代的中外關係及經濟、文化交流
2010-08-07 8:11 am
沒錯,當初是唐太宗擊敗東突厥

他被尊上天可汗的稱號

且是個胡漢融合的時代

對於各文化都尊重包容

各國對唐朝刮目相看

所以各國也對他們的文化感到興趣
參考: 歷史書籍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5: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06000015KK084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