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見黃上要遞牌子?

2010-08-06 1:40 am
我之前在看一本書《乾隆皇帝‧風華初露》,裡面提到臣子要見皇上要先向皇上遞牌子,而且皇上也向貴妃,皇上遞牌呢!這有何義意?

回答 (2)

2010-08-08 5:13 pm
✔ 最佳答案
清代最講究國法禮儀,官場上的禮度和稱謂言談極有分寸,特別是皇帝或皇太后召見內外大臣,大臣們覲見、奏對,更要遵守禮儀制度。稍不注意就會“失儀”,最輕者也要罰俸(停發工資),重者還會降級、丟掉官職甚至判刑,因為這都有禮儀規章,覲見皇帝也是六部之一禮部的職掌。

清代除國家大典朝會,皇帝接見大臣有兩種方式:召見(俗稱“叫起”)和引見(俗稱“遞牌子”)。清代大臣奏事,分折奏與面奏,大臣可以請求皇帝陛見,皇帝需商議軍國大事,就要召見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六部九卿等。另外,被任命一定品級以上的文武官員也必須在出任前覲見皇帝,被稱之為“引見”。   

清代除登基等重大慶典在太和殿舉行,皇帝臨朝議政一般在乾清門,臨時設寶座、禦案等。但召見和引見官員卻不在此。召見多於養心殿東暖閣,引見多於養心殿明殿。其他如承德避署山莊、圓明園等處,隨皇帝巡狩、避暑而定。如影視劇中地點多模擬太和殿召見和引見,則是不符當時習慣的。   

召見(俗稱“叫起”)須由親王、御前大臣、領銜軍機大臣輪流帶領大臣們去面見皇帝。引見(俗稱“遞牌子”)須先進名單、履歷折、綠頭簽,一人或數人覲見。現在影視劇中或見皇帝與大臣平起平坐,或站立談話,這在當時是絕不可能的。

召見或引見官員,須先由奏事處太監傳旨,直呼被召見人其名,並領進屋內,大臣進來必須先跪安,口稱“臣×××恭請皇上聖安”,滿人則必稱“奴才”,起立後走到皇帝所坐木炕前,在預設白氈墊上下跪,皇帝問即答。多人參加召見,只能由領銜者回答,別人不能插話;被召見人也不能相互說話,只有皇帝問到方可回答。不像現在影視劇中給人印象似乎是在開討論會。

召見、引見無論時間多長,官員自始至終必須跪奏,直到皇帝允許“跪安”表示談話結束,才可起立後退至門口轉身退出。清代只有極少數人因身份特殊,可以坐或站與皇帝談話。如順治時“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免禮節,康熙時顧命大臣鰲拜賜座談話,同光時議政王恭親王、監國攝政王醇親王可站立與皇帝談話。但也不是永遠不變,如恭親王在同治時以議政王身份可站立談話,但進門時也要跪安。在光緒時恭親王只是領班軍機大臣,就必須跪奏了。

而御書房是後宮重地,只有後宮人員,包括皇帝,皇帝身邊的宮女,太監,後妃和皇帝的老師才可以出入,其他外廷官員是禁止入內的。這些後宮規矩制度,在康熙年間由康熙皇帝制定的。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無論召見或引見,太監、侍衛等均不得在屋內停留。
參考: 正說清代宮廷稱謂與禮儀
2010-08-17 5:26 pm
對此我以經很了解了,謝謝詳細解說。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39: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05000015KK070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