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二戰時期爲什麽最終還是和美國結盟

2010-08-04 5:46 pm
我看來一些資料其實二戰的剛開始時候蔣介石和納粹德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甚至德國都秘密支持中國抗日,還買武器給中國。可是最終蔣介石的中華民國還是和美國結盟,爲什麽蔣介石當時不能選擇加入軸心國,然後和德國一起對抗蘇聯呢?

回答 (4)

2010-08-04 6:56 pm
✔ 最佳答案
中德關係雖然在戰間期十分友好,但對德國來說,中國的軍事實力並無法承擔與蘇聯作戰,發揮牽制蘇聯的效果。反之,日本以當時在東亞的軍事實力,比較有能力承擔這樣的戰略構想。在德國國防軍的眼中,中國只是他們戰略物資的輸出地,在最理想的狀況下,中日共同加入軸心國,是最好的。但由於中國當時根本無法接受日本的條件(承認滿洲國、華北特殊化),因此中、日間的衝突便無可避免。故而,德國最終只能在德中與德日關係中,二選一。為了達到牽制蘇聯的戰略目標,德國最終選擇了日本,而放棄了中國,因此當中日戰爭爆發後,在三次出面調停失敗,德國人便徹底放棄中華民國,轉而維持德日關係。
德國在戰間期對中國的軍事合作,並非建立在單純地抗日上,而是建立在換取鎢沙等戰略物資上,因此德國派出的軍事顧問團中,不單單只有軍事人才,也還包括了部分技術人才,協助中國加工、出口這些戰略物資,而中國也正是透過這些戰略物資的出口,換得了德國的軍械。
蔣介石是否加入軸心國,端賴德日關係是否穩固,以及中日關係是否能調和。但當時德日關係因德國外交部強力主導下,日趨親密;而與此同時,中日關係卻因日本對華侵略,日益惡化。德國在中、日兩國之間,最終選擇了日本,而放棄了中國(因此在中日戰爭初起,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曾三度出面調停,但終因中日無法談妥,最後決定了德國倒向日本)。蔣介石對此並使不上力,也無法使力,因為要加入軸心國,必先同意日本的條件,即承認滿洲國、華北特殊化,與賠款道歉,這對已經經過淞滬與南京兩場大戰的中華民國來說,已是完全同意的條件。其實這樣的條件,真要同意了,蔣介石的政權也會因為國內強大的民族主義浪潮,與地方上的軍閥、共產黨的反抗,而垮台,因此蔣介石始終不願同意日本開出的條件。
而在戰前,蔣介石為了抗日,早就開始與蘇聯進行聯繫。也因此,在戰爭開始之初,蘇聯曾一度大力援華(除了自新疆輸入戰略物資外,蘇聯更派出空軍志願軍來華協助作戰,但後德蘇戰事起,蘇聯便召回志願軍),成為當時唯一支持中國抗日的國家。至於中美同盟,則一直到四年後,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中美之間才達成軍事同盟,此前美國是中立國,並不參與對日的戰爭。
2010-08-12 5:38 pm
大師先生,您講的真的很不錯!!!!
2010-08-04 7:55 pm
德國當時有親日派 跟親中派
後來親日派贏了
對中國的關西也日漸疏遠了
因為只能選一邊站
2010-08-04 7:09 pm
中美結盟,其實共識不大,要不是日本白目到攻打美國珍珠港,美國才不管你們中日割喉割到死。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24: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804000016KK020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