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生於公元1162年,父親也速該是蒙古族乞顏部的首領。雖然鐵木真出身於貴族家庭,但他的少年時代卻是極其貧困,飽受欺辱,甚至終日躲避敵人的追殺。
公元1206年,鐵木真尊號「成吉思汗」後,除了確立制度,推行各項安內措施外,更不斷擴張勢力,先後對鄰國(金國、西夏)發動戰爭,又西征中亞花剌子模國,為日後元朝的建立及蒙古帝國版圖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從他一生的戎馬生涯中,充分表現了他的軍事、政治才華。
能屈能伸、深得人望
成吉思汗在力量弱小時,懂得暫時依附他人,在戰爭中壯大自己。他堅持論功行賞的原則,賞賜將士時,只以戰功為標準,
公元1204年進攻乃蠻部前夕,成吉思汗便以千戶制組編軍隊,使蒙古軍成為一支組織嚴密的武裝力量。蒙古立國後,成吉思汗開始全面推行千戶制。他把全國分為95個千戶,任命88位功臣為千戶之首。他又封「四傑」為萬戶,分區管轄各千戶。在千戶之下有百戶,百戶之下又有十戶,層層隸屬。千戶制下的屬民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則被徵調從軍或負擔徭役。
成吉思汗重視和尊重人才的態度,招攬和籠絡了各類人才,使他們甘於為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效力。
唯才是用
成吉思汗非常重視人才。他用人時只重視個人的才能,絕不計較他的出身背景、部落族屬,他甚至能放下私人恩怨,任用自己的敵人。如「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四狗」之一的者勒蔑、哲別等,都是來自別的部族,甚至是來自敵對的部族
蒙古國建立前,成吉思汗曾為軍隊制定了《札撒》,作為戰爭中的軍令。如在戰場上不得搶奪財物、戰利品;統帥下令兵馬退卻時,若違反退卻命令者斬等等。
隨著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及不斷對外擴張,蒙古國版圖日漸擴大,民族之間的交流機會也隨之增加。文化相對落後的蒙古族,對其他民族的科技文化採取了兼容並蓄、廣泛接受的態度,這大大促進了蒙古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高了蒙古民族的文化水平。
歷來學者對成吉思汗的評價褒貶不一。馬可孛羅的《遊記》對他十分欣賞;但多桑的《蒙古史》則大加批評;近代日本史學家箭內亙譽之為「名君英主」;巴克霍森卻稱他為人類的「禍魔」。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前,蒙古草原上有著近百個大小不一的部落,各部落的社會發展程度不同,語言文化也有差異。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族,大大推動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成吉思汗建立強大統一的蒙古國,結束了草原各部之間的相互仇殺,又擺脫了金朝的控制和欺壓,使蒙古族享有安定的社會秩序,有利蒙古牧民休養生息,從而令蒙古民族的經濟、文化得到良好的發展條件。
成吉思汗智慧過人、虛心好學、仁厚寬容、熱情待客、尊敬上天,並且善於納言和用人。成吉思汗心胸廣闊,不僅對各種宗教採兼容並蓄的態度,他也會虛心學習敵人的優點,如重視有技能的工匠,以引進敵人的新技術便是一例。
成吉思汗的西征,確實給歐、亞大陸上不少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西征所到之處,服降者的生命、財產或可保全;但如有絲毫反抗,則城池夷為平地,民眾血流成河。
成吉思汗西征時的屠城行為,使當地的經濟和文化受到嚴重的摧殘。但從另一方面看,西征衝破了亞、歐各國的政治界限,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相互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