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Christianity 這個英文名詞,包括了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意譯是「追隨耶穌基督」的群體。基督徒的名字,最初是在安提阿出現,指那些追隨基督的人。不幸的,是人在跟從基督的過程中,常會出現偏基督的道、偏離神的旨意。從第一世紀,便已經出現異端,領人走上歧途。彼得後書、猶大書、啟示錄其實都有提及。天主教的英文名字是 Roman Catholic。意譯是羅馬大公教會。這名字始於羅馬帝國將基督教納為國教後出現。Roman Catholic 所信奉的神,和基督教一樣,是那三位一體的神,同樣是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受洗。因為基督教成為國教,當時就有很多不是信奉基督的人,加入了教會,並且將地上的權力體制在教會裡施行;同時亦將很多民間宗教的意念和禮儀帶進了基督教。及至16世紀,偏離得極其嚴重,所以出現了馬丁路德提出的95條質疑。結果是分列。不過羅馬大公教會內部,卻自己也出現了一些修正。Roman Catholic 的教士將福音傳到中國時,他們將神譯作「天主」,所以出現了「天主教」這名稱。而基督教傳來中國時,他們取其義為追隨基督,所以翻譯成「基督教」。基督教的不同教派,主要是因為來傳教的群體有不同的起源,但若追朔,都會追朔到耶穌基督。不同教派,信仰教義上或禮儀上有分歧,但基本所信的很接近。可以以「使徒信經」作基本信仰藍本。
使徒信經( The Apostles' Creed ):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 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 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裏復活;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 邊;將來要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門。
2010-08-03 16:42:42 補充:
基督教的不同教派,在教義上相若,不過各有不同的重點。
我認為重要的是求同存異。
不同的教派,是互相往來的。很多時,很多的活動,都是超宗派的;就如現在進行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舉辦的日期是每年的 8月 1 日到 10 日。每年的講員不同,各宗派也會有機會被邀請。
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忽略的,那就是教會的廣義,是指「整個信徒的群體所組成基督的身體」。分黨分派,是不合聖經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處理的問題就是「黨派」這問題了。因為信徒所應持守的,是「一洗、一信、一神」、「在基督裡同歸於一」。
若有教會拒絕與別的教會相交,那便是不對的(異端除外)
2010-08-03 16:49:14 補充:
英國在歷史上原本是「羅馬大公教」,自從馬丁路德事件,歐洲各國繼續「羅馬大公教會」還是改為更正教(你所說的基督教),當中有很多的政治因素。不同國家的首領所考慮的,並非單純宗教原因。而英國內,亦存在著很大的張力。而最後引發改革的導火線,是享利8世的再婚問題。
2010-08-03 16:56:04 補充:
有一件事情我們不應忽略的,就是「神看人看內心」。因此耶穌基督在世時,便已經清楚的指出,不是所有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唯獨那行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
我所遇到的天主教徒或是基督教徒,當中都有真信徒、有假信徒。重點不是在那裡參加聚會,而是「信靠順服耶穌基督」。
彼得前書裡就用了「活石」作比喻、教會是以基督為房角石,信徒為活石所建的靈宮。
希望你能以心靈的眼睛去認識耶穌基督,有朝一日成為「真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