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同意T.K.Kwan君所言,蜀漢是否計入漢朝之中,自古存在爭議。雖然三國志(西晉)﹑資治通鑑(北宋)等書否認蜀漢繼承漢朝的地位,但漢晉春秋(東晉) ﹑通鑑綱目(南宋)﹑肅常的續後漢書(南宋)和郝經的續後漢書(元)均以蜀漢為正統。 至於為何有不少史家並不把蜀漢視為漢的延續,主要基於以下四個原因: 一,劉備繼位的合法性
部分史家質疑,劉備的皇室血統不清不楚。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而劉勝雖是漢景帝之子,但是庶出的,而劉勝眾多兒子中,其中一個庶子劉貞傳到 15代而生出的劉備,在宗法上,他的繼承權已是近乎零。再者,經過數百年時間,劉備究竟是不是劉勝之後,亦令人有所質疑。畢竟在漢朝,劉是大姓,劉備究竟是混水摸魚還真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令人質疑。若劉備像光武帝那樣,最後ㄧ統天下,那才當是為漢鞏固江山,宗法問題迎刃而解,可是劉備偏偏沒有。 二,蜀的繼承問題
由於劉備政權合法性也非漢獻帝(漢正統)所授,甚至也不是漢政權中央官員所舉,劉備稱帝時,漢獻帝根本沒死,也沒有任何足以代表漢政權的人,將漢政權託付給劉備。其正統地位自然極具爭議。如果劉備是漢獻帝直系親屬,在宗法解釋上就比較站得住腳;如果漢獻帝正式禪讓給劉備,也可以視為正統,如果東漢政權大部分中央官員跑到成都擁立劉備繼漢,正統問題的爭議也可以大致上解決,但事實是以上皆非。因此,不少史家質疑蜀的繼承問題,並不把蜀漢視為漢的廷續。 三,三國歷史的獨特性
另一個令史家不把蜀當是漢朝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在中國存在最少三個各自為政的政權,魏﹑蜀﹑吳三國自立為國,沒有一國有絕對的領導地位,也不能令其他二國服從他的統治,三國各自為政,和西漢﹑東漢相差很遠。蜀漢在當時,只是一個國家,而西漢﹑東漢,不但是一國,更是一朝,是仍為全國統一的代表,反觀蜀,只是其中一國,因此以蜀視作漢的延續,不符合當時的情形。若說是西晉東晉,東晉雖處於南北分裂,但西晉滅亡是因少數民族內遷,東晉仍是當時代表漢人的唯一政權,所以史官仍把它當是晉的延續,再者,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即位的,他的正統地位更是無容置疑。 四,三國志﹑資治通鑑的影響
雖然有不少史書均把蜀當成是漢的延續,但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本史籍 - 三國志﹑資治通鑑,均把魏當是正統。
清史學家章學誠說:“陳氏生於西晉,司馬氏生於北宋,苟黜曹魏之禪讓,將置君父于何地為而習與朱子,則固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爭正統也。諸賢易地而皆然。”三國志之所以把魏當是正統,把蜀漢當成割據一方的地方政權,是因為陳壽是蜀漢亡臣,並且算作晉朝新臣,為了維護晉朝的正統地位,必然要維護魏國這位“禪讓者”的身份。如果以漢稱呼劉備之國,則對魏國正統的地位產生了撼動。而劉備的漢國自然而然就成了東漢王朝的傳承者,而魏國自然成為了逆國,那麼晉朝的地位也就是違法的了。出於當時的政治考慮,使得陳壽必須將漢國稱為蜀漢或蜀國,這樣才能得以在司馬氏統治的晉朝得以將蜀漢的歷史傳承下去。 誠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言,陳壽既為晉武之臣,而晉武帝是承魏之統,故陳壽若不以正統歸魏,而晉亦白必非正統,此自然是陳壽所不能為的。 至於資治通鑑,則因為成書在北宋,而北宋政權繼承的是北方政權,也是禪讓得來的,故以魏政權為正統。 五,史書編寫
自春秋一書創立編年體後,後世紛紛仿效。史官若用編年體記述歷史,必須以正統的政權年號記之,否則會出現年期上下不接的問題。而在三國時代,魏受漢禪讓得位,時間上是直接承接漢的,如果把蜀漢視為漢的延續,即蜀漢為正統,那蜀漢滅亡後與晉代曹魏之間將空一年,因此編年體史家均不承認漢為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