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 vs A6M

2010-07-24 3:18 am
A6M maneuverable better , but P-40 speed faster and with heavy armor . Which one is better ? If compare both side pilots , which side is better ?
更新1:

Well A6M8 was only two build , how can you compare a aircraft not seen in front line service to a front line service aircraft ???

更新2:

Can you give me some 戰史 ?

更新3:

lsps5a_18 thx , but I read many article it said P-40 is faster then the A6M , and faster diving speed

回答 (2)

2010-07-28 8:57 am
✔ 最佳答案
Do you know how to read chinese ? If not please tell me and I can type a English
version .


A6M 零式戰鬥機(以下簡稱零戰)相比於 P-40 柯蒂斯小鷹式戰鬥機 是比較新的,雖然P-40 比零戰有更重的裝甲,但速度上根本跟不上零戰,而且靈活性上的差距跟是一目了然的,P-40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被日本的零戰打得落花流水,除了因為飛行員的經驗不足外,P-40 的靈活性差令到飛行員不但不能從後打擊零戰,反而被對方繞到後面攻擊,做成很多的損失。(例子: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大部分升空作戰的飛機都被零戰擊落)

但是零戰也不是天下無敵,零戰那優越的速度和靈活都是犧牲自防護力,基本上零戰是完全沒有裝甲可言的,結構也十分差,連高速俯衝時也有機會散架,這兩點是零戰最大的弱點。

總結各方面的優缺點,A6M 零式戰鬥機應該是比P-40 柯蒂斯小鷹式好的。

2010-08-04 18:46:41 補充:
的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P-40 的最高時速是比 A6M 快的,但是有時候設計師不會把載重後的重量(裝滿彈藥及裝甲後)數據加入最高時速的調整之一,據數據顯示兩機載重後A6M比P-40 輕6,000I磅。

另外,飛行員的經驗也是十分重要,有經驗的日本飛行員比美軍飛行員更有膽量去開更快。
參考: 我、維基百科, Wikipedia
2010-07-24 6:11 am
A6M 配1000匹馬力引擎,最高航速為518km;後期A6M8配1500匹馬力,最高航速達571km。而p-40配1200匹馬力引擎,最高航速為550km。從技術數據看,p-40是比a6m2優勝,但卻較a6m8差。但對有經驗機司來看,這些差距是輕微的,是可以克服的。
我個人認為問題出在後勤方面,戰爭初期,日本有大量經驗機司,所以破壞力驚人。但隨戰爭繼續,新機司缺乏飛行經驗,這就成了a6m之至命傷。因日本燃油短缺,新機司只飛行訓練20小時就要上戰場(甚至更少),雖知道現在考個私人飛行牌照都要40小時啦。而美國就無這個問題;而且美國機司受到較好保護,間接減少機司短缺問題。

2010-07-24 10:53:07 補充:
你是想知道戰史,定是想知道兩機之比較?
從技術層面比較,根本無須經實戰,就大概可預計到戰果。a6m8雖然有較強引擎,亦只有兩隻。但從技術數據推論,並不會對戰果有太大影響,我重申,這些技術差距,對有經驗機司並不構成威脅。

2010-07-25 12:27:41 補充:
你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821/2004/08/25/[email protected]

2010-07-30 12:51:55 補充:
戰機之整體表現,當然並不單以速度論輸贏,還有火力、防護能力及操縱能力。所以很多人認為A6M2是優勝過P-40。相信因P-40是配6支12.7毫米重機槍;而A6M2則配2支7.62機槍及2支20毫米機炮,火力強大。

2010-07-30 13:16:43 補充:
美國在二戰時之戰機配置火力很奇怪,通常不會配置機炮(當時其他國家之戰機通常都會配有機炮,以加強火力對付地面之裝甲車輛)。其12.7重機槍要射落自己之戰機都不容易(不一定能擊破自己之裝甲),但對付無裝甲之零戰機身,則有如切豆腐之容易,幾發子彈就可擊落一隻零戰。這是美國空優戰機之概念,與當時其他人之思想很不同。

收錄日期: 2021-04-25 16:47: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723000051KK013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