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見識淺,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是甚麼成語?

2010-07-20 7:42 pm
比喻見識淺,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是甚麼成語?

回答 (6)

2010-08-03 6:21 pm
✔ 最佳答案
坐井觀天
坐在井底仰望天空。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井底之蛙
住在井底的青蛙。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井底蝦蟆
住在井底的青蛙。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井蛙之見
住在井底的青蛙。比喻見識淺薄的人。坎井之蛙
住在井底的青蛙。比喻見識淺薄的人。埳井之蛙
住在井底的青蛙。比喻見識淺薄的人。一孔之見
由一個小孔看到的事物。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無法通曉整體。語本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無法通曉整體。
例句:
這種看法怕只是他個人的一孔之見,不必太在意吧! 一隅之見
「隅」,角落。「一隅之見」比喻片面偏頗的見解。見《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列傳》:「此一隅之見,偏而不全。」 管中窺豹
從管中只看見豹的一小部分。比喻所見甚小,未得全貌。窺豹一斑
從管中只看見豹的一小部分。比喻所見甚小,未得全貌。管窺蠡測
蠡,用瓠瓜做成的水瓢。「管窺蠡測」是指透過管子看天,用水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淺陋狹窄。語本《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牖中窺日
牖,窗戶。牖中窺日指從窗內看太陽。比喻見識狹隘、淺薄。甕天之見
比喻見識狹隘、淺薄。以蠡測海
比喻見識淺陋狹窄。甕天蠡海
蠡,貝殼做的瓢。甕天蠡海指從甕裡看天,以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淺陋。醯雞甕裡
見聞狹窄、眼光淺薄的人。
2010-07-20 7:49 pm
http://dict.idioms.moe.edu.tw/mandarin/fulu/dict/cyd/39/cyd39841.htm
1.鷽鳩笑鵬
原指鷽鳩以低飛飽食自滿,卻取笑大鵬鳥聚糧三月而高飛南下的行動。典出莊子˙逍遙
遊。比喻見識淺短,又缺乏自知之明。如:
圖片參考:http://hk.knowledge.yahoo.com/wordpicture/fa40.gif
你自己層次太低反而批評他曲高和寡,簡
直是鷽鳩笑鵬嘛!

2.「以管窺天」原作「用管闚天」。《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最通達事理,博聞善辯,勝過所有口才好、學識高的人。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便說公孫龍像長住井底的青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根本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自以為懂了,但實際上只有學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為天空就是這麼小」一樣。要他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如「邯鄲學步」,非但沒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莊子與公孫龍並非同時代的人,表示莊子言論的深奧,連像公孫龍這樣博聞善辯之士都無法參透,只能獲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般。後來「以管窺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見識片面而狹窄。
http://dict.idioms.moe.edu.tw/chengyu/pho/cy/cy00029.htm
3.夜郎,漢代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國。「夜郎自大」指夜郎國王妄自尊大。#典出《史記.卷一一六.西南夷列傳》。後用「夜郎自大」比喻人見識短淺,狂妄自大。
2010-07-20 7:45 pm
井底之蛙
故事不用我說了吧`
2010-07-20 10:18 pm
井底之蛙
井底觀天
坐井觀天
參考: ME
2010-07-20 9:17 pm
比喻見識淺,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井底之蛙
2010-07-20 8:44 pm
井底之蛙

或稱坐井觀天,是《莊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則寓言故事。

原文
《莊子·秋水》一開始講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黃河漲水,河面陡然變寬,寬到連對岸的牛羊都無法看清。河伯洋洋自得,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但當其來到入海口看到大海之時,才知道自己何等渺小。北海說道:「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本篇其後又講述了井蛙的完整故事,說得是一隻青蛙住在一個陷井之中,一天遇到了一隻來自東海的巨鱉。青蛙對鱉說:「你看我多快樂啊,出去可以在井邊跳來跳去,回來了可以在井裡的洞中休息,在水中可以只把頭和嘴巴露出來,還可以把腳踩在軟軟的泥里。那些蝦米、螃蟹、蝌蚪哪個能比得上我?我就是這一井之主,多麼地快樂!你幹嘛不常到井裡來看看呢?」那隻巨鱉於是想進到井裡,可井卻小得連腳都放不進去。鱉對青蛙說:「你見過大海嗎?其闊何止千里?其深何止千仞?大禹治水之時十年中有九年洪水,也沒有使大海水量增加,商湯之時八年中有七年旱災,海水也沒有減少多少。大海如此不受洪水大旱的影響,這才是住在東海的大快樂呢。」井裡的青蛙聽了,驚呆了,方才知道自己所居之地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這則寓言深刻諷刺了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眼界狹小。

演變
《莊子》這則寓言本無標題,原文中有「井蛙」、「井之蛙」的字樣。後人將其演化為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的成語。 在莊子稍後的《荀子·正論》中有「坎井之蛙」的說法,寫道「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東漢的馬援曾對隗囂說:「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這是將《莊子》這則寓言概括為「井底之蛙」的出處。 《莊子》原文中並沒有提到井蛙「觀天」的情節,從其「出跳梁乎井干之上」的情節看,井蛙是可以跳出井口而看到整個天空的,只是它從未到過大海,所以眼界狹小。而「坐井觀天」一詞最早見於唐朝人韓愈的《原道》一文,此文寫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後來,清代的《說岳全傳》附會說北宋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俘至金國囚禁於陷阱之中而「坐井觀天」, 但這種說法並無歷史根據。 後人對井底之蛙的寓言還有進一步改編,例如,該故事以「坐井觀天」為標題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小學二年級教材,內容由青蛙與鱉的對話改為了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成語
《井底之蛙》一故事後來被應用成為日常成語,用來比喻和諷刺眼界狹窄或學識膚淺之人。


因為《莊子》這篇寓言,青蛙往往和井底之蛙聯繫起來,比喻胸無大志的小人物,但也有人另闢蹊徑,對蛙作其他的解釋,例如毛澤東在1906年秋所做的「詠蛙」 一詩就是如此:「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該詩寫出了青蛙的霸氣,和井底之蛙所要表現的意境截然不同。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50: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720000051KK004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